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王娅飞、通讯员桂毅、陈常春报道: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居民费女士的父亲身份证遗失,因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了解情况后,铜陵市公安局铜官分局杨家山派出所民警当天下午就上门为老人采集了照片。费女士通过民警佩戴的“扫码评警”牌,为民警的贴心服务扫码点赞。
铜陵市公安局创新搭建“民呼警应”平台,群众只需扫描民警胸前的二维码,便可对公安工作打分点评。以“扫码评警”为支点,铜陵市公安局进一步整合局长信箱、热线电话、网络留言等11类民意渠道,构建“感知 — 分析 — 处置 — 反馈”全流程机制,将群众评价与警务治理深度融合,打通了民意直通车,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
“民呼警应”平台能够通过数据研判实现风险预警。近期,平台监测到群众集中反映市区某市场盗窃案件多发,督察支队立即将线索推送至辖区派出所。经实地调研,民警发现市场监控设备老化是症结所在。警方协调相关部门增设32处监控摄像头,盗窃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
“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在这里做生意,我们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市场商户王女士为公安机关高效务实的作风点赞。
日前,铜官分局石城路派出所辖区居民因为流浪狗投喂产生纠纷。居民立即向“民呼警应”平台反映,并拨打报警电话。社区民警王家丰迅速开展工作,联合相关部门,与居民召开“板凳会议”,妥善解决了问题。通过平台预警,铜陵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
铜陵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民呼警应”平台建设,探索“民意感知 — 风险预警 — 主动服务”的全周期治理模式,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