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视频监控、网格化巡逻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巡逻检查频次密度
联合护路、工务等部门,对辖区线路开展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并高效处置可能威胁班列安全运行的各类潜在风险与隐患
3月21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春寒料峭,寒风裹挟着沙尘扑打在民警冯亮的执勤服上。逆风攀上列车连接处的冯亮紧紧握着手电,仔细检查着车体,“报告指挥室,班列集装箱锁闭装置正常。”
二连浩特是中欧班列中部通道重要口岸,也是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自2013年首列中欧班列开通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货运量已突破1700万吨,开行班列1.8万余列。
“现在平均每天有10列中欧班列通过口岸进出境,同时有多趟在途运行或者在其他车站停靠。”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王威成介绍。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开行频率的不断增加,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不断优化勤务机制,筑牢中欧班列通道安全屏障。
在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情指中心大厅,民警范瑞对停靠各车站的中欧班列开展视频轮巡。为保障中欧班列到发、换装、编组各项流程安全有序,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立足主责主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动态掌握中欧班列的开行计划、列车编组、站停时间及作业流程等详细信息,通过视频监控、网格化巡逻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巡逻检查频次密度,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确保中欧班列通行环境安全。
“不同于普通列车,中欧班列运输里程长、承运货物多,需要下更大力气确保安全。”二连浩特车站派出所副所长赖辉宏说,中欧班列编组发车前,派出所按照方案即时提升安保措施,加派警力对列车编组、货物堆放及配套设施展开立体化安全检查。通过核查货物是否存在危险品夹带、品名匿报等违规情形,系统排查集装箱体结构性损伤、铅封完整性异常等安全隐患,全力清除风险隐患,持续保持涉中欧班列安全事件“零发案”工作态势。
钢铁丝路重塑国际物流新格局,对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与铁路、海关、边检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判中欧班列的安全形势,研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保障措施。
在七苏木铁路国际物流园,分段包保责任制让民警与铁路职工共同守护线路。目前,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已与相关单位建立完善信息共享、联合巡查、应急处突等多项预案机制和保障措施,全天候对接出入境班列运行态势,扎实掌握实时数据,增强信息互通互认,集成合力上紧“安全锁”。
“大叔,羊群要远离铁路线路。”3月7日,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朱日和站派出所教导员杨光带领民警开展线路治安隐患排查工作,很快就帮助牧民将他的羊群引离铁路线路。为进一步保障中欧班列安全运行环境,在日常线路治安隐患排查方面,各派出所严格落实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工作要求,联合护路、工务等部门,对辖区线路开展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并高效处置可能威胁班列安全运行的各类潜在风险与隐患,严格督促设备管理单位落实整改补强措施,坚决堵塞安全防护漏洞。
3月19日凌晨,包头市2025年首列中欧班列从包头市国际陆港发车。包头西车站职工高来军佩戴“治安志愿者”红袖标,仔细检查货场每个角落。作为包头西站派出所“平安志愿者”的一员,他累计提供有效线索11条。这种警民共治模式,正是呼铁公安深化平安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牧民巴特尔的蒙古包中,赛汗塔拉站派出所副所长张海龙正在给他讲解铁路安全知识。“以前觉得铁丝网碍事,现在明白这是保障安全的生命线。”巴特尔的话道出了沿线牧民群众观念的变化,而这种改变源于派出所经年累月开展的“毡房警务”宣讲。民警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宣传片、举办课堂等形式,有力提高了铁路沿线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将法治种子播撒在草原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