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互相谅解一下,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今年3月初,在甘肃省灵台县什字镇综治中心的“老贾调解室”内,郭家老庄村村民于某与其叔父因宅基地建房引发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调解过程中,社区民警借助“警调衔接”机制,联合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司法所及村委会工作人员,采用现场丈量、法条解析、乡贤说理的方法,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这正是灵台公安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的生动体现。
走进灵台县综治中心,“公安综合服务窗口”的蓝色标识格外醒目。近年来,灵台公安大力推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机制,整合治安、刑侦、交通等警种资源,设立了集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安专门窗口。民警动态入驻综治中心,深入推进“四调”对接工作,形成“一窗受理、多警联动”的闭环模式,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响应机制。
灵台公安扎实推进警调对接工作,探索推行“警调衔接”五步工作法:其一,110接警初筛分流,快速对警情进行分类筛选;其二,治安调解优先处置,优先处理可通过治安调解解决的案件;其三,复杂纠纷联动移交,对于复杂纠纷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联合处理;其四,调解结果跟踪回访,确保调解成效得以巩固;其五,复盘培训工作机制,通过复盘典型案例提升队伍调解能力。同时,他们畅通与乡(镇)政府综治中心的沟通联系渠道,积极推动“三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人民法庭)进驻同级综治中心。
按照“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的要求,灵台公安积极探索推动“警网融合”机制,将全县警务区划分与综治网格精准对接,推行落实“1+1+N”警务模式,即每个警务区配备1名民警、1名辅警和N名网格员,组建起由公安民警辅警、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治安积极分子构成的平安联盟,工作中相互协作,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
灵台公安推动建立调解专家库,从全局遴选23名资深民警动态入驻综治中心,其业务涵盖户政、出入境、民事纠纷、涉法涉诉等专业领域,全程配合参与综治中心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着20多年社区警务工作经验的中台派出所民警王永珍,依托城市社区管委会“逢四说事”议事解事机制,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在碑子沟社区创建“和事佬工作室”,将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家事调解融入日常工作,常常能用一碗茶平息当事人的怒气,用两句谚语打开其心结。近两年来,该工作室累计化解经济债务、婚姻家庭等各类矛盾纠纷110余起。
“以前觉得综治中心是打官司的地方,现在才知道是帮咱解疙瘩的!”今年2月,灵台县东大街社区居民王某通过“平凉快办·平安键”诉求平台反映供暖问题。仅1小时后,社区民警便联合惠民热力公司、网格员、小区物业上门解决,当晚就恢复了供暖。今年以来,灵台公安积极宣传推广应用“平凉快办·平安键”诉求平台,在线上排查化解各类纠纷80余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