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到白发,从漂泊到归乡。3月5日,江西省都昌县春桥乡凤山村的戴先生迎来了人生的温暖转折,经过漫长的24年等待,他终于跨越1600多公里,踏上了故土。
一通电话点亮归家希望
“你好,请问你们村有一位叫戴某平的男子吗?”1月11日,都昌县公安局徐埠派出所接到一通来自四川广元的电话。电话那头,村干部提到村里有一名叫戴某平的男子有智力障碍,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哥哥的名字和家乡村委会书记的名字,却始终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接到消息后,徐埠派出所民警立即核查,确认此人正是都昌县春桥乡凤山村的村民戴某平。凤山村村委会游书记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他告诉民警,戴某平自2001年外出务工后便杳无音讯,家人和村委会曾多次寻找,却始终无果。
一张照片确认多年思念
为了进一步确认身份,民警拿着四川广元村干部提供的照片来到凤山村。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多年未见,曾经的邻居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上的男子正是戴某平。确认身份后,徐埠派出所迅速与救助站等部门对接,安排戴某平返乡事宜。
民警了解到,戴某平在外漂泊期间,曾辗转河北石家庄帮人养牛,后来被四川广元的一位村干部收留,帮忙打理林果产业。多年漂泊,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名字和家乡的点点滴滴,这份记忆最终成为他回家的“钥匙”。
一次团圆汇聚点滴爱心
3月5日下午,戴某平终于踏上了返乡之路。当他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民警关切地问:“你还会说家乡话吗?”戴某平用夹杂着四川方言的普通话笑着回答:“说不利索,但我能听懂。感谢你们,让我回到了故乡,心里踏实多了。”
戴某平的回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是聋哑人,目前被安置在都昌县康养中心,一家人居无定所。为了帮助戴某平安顿生活,凤山村党支部将他暂时安置在村内的一处闲置房里,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更令人感动的是,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目前已累计收到捐款6000多元,还有被褥、热水壶、方便面等物资。点滴爱心汇聚成一股暖流,让戴某平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家乡的热情。
目前,徐埠派出所和凤山村村委会正在收集相关材料,争取尽快帮助戴某平解决户口注销问题(在2014年户籍整顿工作中,戴某平户口被注销),让他能够早日步入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