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峰期排队过境的旅客和车辆。 陈建竹 摄
清明刚过,冰雪刚刚消融的帕米尔高原已热闹非凡,高原旅游和出入境客货流在这里相互叠加,让这个“春天”来得格外早。
驻守在中巴友谊公路往帕米尔高原入口处的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边境管理支队盖孜边检站及时调整勤务模式,科学调配警力,保障这里人员和物资的畅通与安全。
“前方路面车辆密度增大,303注意提高查验效率,301做好前端预检!”4月10日11时许,正在执勤现场带勤的盖孜边检站民警苏良德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
在他正前方约300米处,执勤民警正对等待进入边境方向的人员和车辆进行预检,“您好,请出示身份证、边境通行证。”执勤民警在确认无误后向执勤现场发出信号,“303,前方人员车辆都已预检完毕,可正常验放通行!”
“今年的人车流量高峰比往年至少提前一个月,这从侧面说明中巴经济走廊的快速复苏。”该站教导员余磊介绍,盖孜是中巴友谊公路进出边境的必经之地,“乙类乙管”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加上位于中巴友谊公路沿线的中、塔(塔吉克斯坦)卡拉苏口岸出入境客货持续增长,红其拉甫口岸恢复通关,三者叠加形成了今年第一波过境高峰。一季度,盖孜边检站共检查人员37.9万人次,检查车辆15.7万辆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5%和28.7%。
“进山入口方向有车辆滞留,302注意加强疏导。”眼看部分过检车辆有扎堆停留迹象,苏良德再次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请尽快驶离执勤现场,进入安全区域。”在民警指引下,交通迅速恢复了正常。
苏良德介绍,检查站加派警力组成三个路面勤务小组应对人车过境高峰,分别在高峰时段负责前端预检、中端采集和末端分流。
“既要保障畅通,还要保证安全。”苏良德说。检查站抽调查缉经验丰富的民警充实到每个执勤组,并与沿线边境派出所、公安检查站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
盖孜边检站地处高原,路况复杂,游客高原反应多发、各类车辆事故频发。为此,盖孜边检站通过设立高原救助室和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巡逻,为过往人员车辆提供帮助和救助。4月4日,一辆入境的塔吉克斯坦籍货车在距离检查站数公里处抛锚,巡逻民警发现情况后,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排除故障,帮助司机顺利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