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3度的科尔沁草原,晨曦微露,料峭春寒仍像小冰刀一样。在三省通衢的交通大动脉上,跃动着藏蓝和荧光黄的身影。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局交管大队的38名女警已经忙碌起来了——指挥中心的调度指令如同跳动的音符,智慧交管平台的数字神经昼夜闪烁,车驾管窗口的微笑服务温暖着南来北往的交通参与者。今年3月,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管大队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局交管大队车辆管理所所长韩玉荣(中)正在为群众延时办理业务。王强 摄
雪夜绿波的生命守护
“警察同志,孩子高热昏过去了,车子爆胎了,不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寒冬深夜,一通带着哭腔的电话刺破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管大队指挥中心的寂静。
在零下20摄氏度的雪原上,一辆载着高热惊厥幼童的汽车被困在荒僻村道。指挥中心主任李淑丽攥紧对讲机的手握出一把汗,迅即作出判断并发出指令:“保康中队执勤组请立即前往G304马桥线18公里处救援!”随着李淑丽的指令,50公里外的巡逻车冲破雪幕。
“全线开启绿波!”李淑丽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电子大屏,屏幕上闪烁的警灯如同跳动的生命信号。
当传来孩子送抵抢救室的画面时,李淑丽和值班民警辅警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全年接警4000余起,这就要求我们接警员对全旗508个村屯的基本情况必须烂熟于心。”李淑丽手指着地图说。
科尔沁左翼中旗地处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东西狭长,车流量大。为确保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李淑丽带领队伍全天候开展线上巡查,实时掌握国省干道、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道路通行情况,精心构建“情指行”一体化智慧交通网。
温情窗口的巾帼坚守
“凭什么他能办,我就不能办?”在秩序井然的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管大队保康车管所大厅突然一阵喧哗,一名群众因对业务流程不了解而情绪激动。
“老乡你先别急,我帮你看看咋回事。”车管所所长韩玉荣急忙走过去。交流中,她不时切换蒙古语进行“双语导办”,几句话过后,办事群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换位思考、以诚待人——这是韩玉荣从警23年来始终秉持的服务准则。
2024年6月,湖南籍李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辆车籍地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二手车。李先生奔波千里前来办理业务。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材料,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韩玉荣主动上前服务,让他放心回家,随后通过“云端”连线远程办结了相关业务。李先生返家后,专程寄来锦旗表达感谢。
窗口是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纽带,是为民办事的第一线。周五是学员驾考的日子,韩玉荣带队将“流动车管所”开进考场,助学员现场拿证,广受欢迎。为了方便群众,她们着力深化“一窗通办”、线上办理举措,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不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车管所查验员刘瑞一刻不停地加紧验车,不觉间手脚已冻得冰凉。她笑着说:“这比起三九天,已经很幸福了”。
说是机动车查验区,其实就是一个简易工棚,冬不能挡风、夏不能遮阳。她说,“三九”天,赶上呼呼的西北风,扛不了多长时间就冻透了。要是“三伏”天,加上发动机的高温,一会就给人来个“桑拿”。即使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身为辅警的她坚守了21个春秋并依旧热爱着这份工作……
在这里,还有克服病痛仍坚持工作的梁庆云、身怀六甲仍一心为群众办理业务的徐光艳……她们中,坚守最短的已有10年,最长的已25年。
北纬43度的爱心相助
“我出身农村,上学时2元钱的学费都得去借,特别能体会农村孩子对读书的渴望。”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局交管大队副大队长梁景俊说。20多年来,他默默资助100余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爱心助学捐款累计10万余元。
在梁景俊的影响下,大队16名女警组建“警花额吉”团队。她们走村屯、入学校、访家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大队办公室民警李芝梦与留守儿童苑雨彤结成了爱心对子,小雨彤从此有了一个警察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带上生活用品和新衣服去看小雨彤。小雨彤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的警察妈妈来喽!”
温暖一颗心,点亮满天星。2023年3月,大队与团旗委联合发起“青心”公益项目,计划3年内帮扶1000名家庭困难的学子。
如今,在“警花额吉”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到“青心”公益项目中来。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筹得善款70余万元,为300余名困境学子送去了温暖。她们还开展安全讲座、法治教育、心理辅导数十场次,惠及学生及家长2.3万人次。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管大队的她们在北纬43度坐标的草原上勾勒出优美而又温暖的交通安全管理曲线,延展开来,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