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公安机关作为平安通辽建设的主力军,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全力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共绘和谐新画卷。
夯实根基 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
东明镇是奈曼旗的农业、商贸大镇。奈曼旗公安局东明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创新以“党建+联盟”的模式,发动辖区商贸经营者组建“东明商会”群众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明管家、东明义警、“警民议事团”等多个志愿组织。这些群防群治组织在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维护了辖区治安稳定。
“党建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辽市公安局副局长江溉指出,通过搭建党建联盟等载体,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将热心社区工作的公益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等力量吸纳到基层治理体系,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实现了聚合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目标。
通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民警辅警带头作用,广泛开展群众组织动员工作,充分激发群防群治力量,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通辽公安机关通过构建“党建+联盟”体系,让派出所与村(居)“两委”、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加强联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工作联通、力量联动、阵地联建,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融合、多元共治”的平安建设格局。
精耕细作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大家都是老邻居、好朋友,这点小事没必要一直揪着不放,今天咱们就和解啦!”日前,在科尔沁区霍林河街道办事处“权叔调解室”,一场小矛盾被成功化解。
工作中,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霍林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情况,把调解室建在群众身边,并安排从事社区警务工作20多年的民警刘权负责。这间调解室的设立,成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
近年来,通辽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将工作重心下沉、警力下沉,组织2800名民警辅警驻村屯、进社区,深入排查化解家庭婚姻、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凝聚起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最大合力。
科尔沁分局副局长王大军介绍了施介派出所夯实“主防”工作的先进经验。施介派出所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预测、预警、预防为抓手,创新推出“警格+网格”模式,民警联合社区网格员,在各大社区开展巡逻防控,排查风险隐患。今年以来,施介派出所辖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同比明显下降。
科技赋能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以科技赋能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江溉介绍,通辽公安机关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探索新运行模式,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2月16日中午,科尔沁分局市场治安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其停放在某小区的电动车电瓶被盗。民警迅速出警,以“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为牵引,开展研判和摸排,当晚抓获嫌疑人许某某,并在某小区找到了被盗的电瓶。
通辽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派出所主防”定位,进一步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建设,着力构建一体化、实战化的警务指挥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平安建设质效。
通辽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高媛介绍,通辽公安机关以数字化改革和“公安大脑”建设为牵引,推出“城市快警”模式,新建街面警务站并自主研发智能系统,实现多点感知、快速反应、警力集约、规范处置的目标,警情处置周期平均缩短近30%。
下一步,通辽公安机关将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在“专业”领域出硬招、在“机制”方面出实招、在“大数据”应用出新招,持续建强用好专业力量,探索大数据应用落地实践,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努力把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做得更扎实,为筑牢北疆平安屏障贡献通辽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