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鸟语虫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边境山区,春光点亮了青山、田野,还有古朴的吊脚木楼。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寨里,身着黑衣的壮族群众依旧遵循着千百年来的古老传统。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古老支系,因世代以蓝靛染制的黑衣作为群族标记而得名,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现居那坡县的有5万余人。地处那坡县城北部山区的龙华村吞力屯,就是由清一色黑衣壮群众聚居的村寨。
又是一年“三月三”歌圩节,当地除了对山歌等传统庆祝活动,还有上山扫墓、祭奠先祖的习俗。
“扫墓的时候不要燃放鞭炮,以免引起森林火灾”“不是鞭炮烧得越响,祖宗就越保佑你的。赚钱不容易,把日子踏实过好比什么都强”……近日,那坡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民警联合村干部、乡贤多次前往龙华村吞力屯,开展移风易俗和森林防火宣讲。民警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讲道理、讲法律,号召村民之间互相监督,避免在祭祀上铺张浪费,杜绝火种进入山林。
这是那坡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移动警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所在警力部署上向交通不便的村寨倾斜,组建一支由民警领衔、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队,定期深入各村寨开展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安全宣传等工作,打造群众触手可及的“移动警务室”。
如今每逢节假日,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欣赏黑衣壮歌舞表演,品尝特色美食,体验壮族风情农家乐。为助力旅游业健康发展,“移动警务室”定期来到吞力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据了解,该所自2024年以来,共组织法治讲座20余场,覆盖村民400余人次,通过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特别是合法经营、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让村民不仅了解如何合规经营,还懂得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移动警务室”通过选配熟悉壮语和乡村民俗的民警辅警,以好“呗哝”(方言:兄弟姐妹)的角色走进家家户户,深入开展治安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深受群众的信赖。同时,发动当地群众组建黑衣壮义警队,在景区开展巡逻执勤,协助处理突发警情和案事件,持续提升乡村的安全指数。在警民共治的合力下,吞力屯各类案件发案数逐渐下降,较去年同比下降13%,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8%。
“让古老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让壮族群众的家园越来越和谐美丽,这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那坡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所长凌东汉表示,“没有平安的‘底气’,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