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的气候、温暖的阳光、湛蓝的大海……海南省东方市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热带滨海城市。山海湾小区是东方市最大的“候鸟”小区,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吸引2万余名老年人到此休养。这些老年人被形象地称为“候鸟老人”。
近年来,东方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担当作为、靠前服务,推行“候鸟警务”,通过创新线上管理、延伸警务服务、强化安全防范宣传等措施,着力提升“候鸟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线上管理方式
山海湾小区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管控工作难度大。城东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二维码流动人口便捷登记法,破解服务管理中的难题。
在山海湾小区,每一名入住的“候鸟老人”都会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身份证”。“候鸟老人”通过微信扫一扫单元楼前张贴的“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牌”,即可轻松完成居住信息的自主申报,包括居住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就业状况以及居住地址等信息。“扫码录入、一码一人、按人查询”的高效管理,为公安机关服务“候鸟老人”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打造多功能警务室
城东派出所在山海湾小区打造了集办事办公、群众接待、纠纷调解、先期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海湾警务室,并在警务室内设置警务便民服务站自助服务终端。“候鸟老人”可在山海湾警务室自助办理身份证、户籍等140项公安业务。同时,结合“候鸟老人”的生活习惯与作息时间,城东派出所暖心开启“周末不打烊”的办公模式,为“候鸟老人”集中办理户政业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为守护“候鸟老人”的平安,山海湾警务室民警充分发挥“前哨”功能,联合网格员、义警、物业人员等组成巡逻小分队。巡逻小分队在民警的带领下,在周边商区、居民区开展巡逻,形成巡防工作整体合力,共同打造和谐稳定的平安社区。同时,山海湾警务室民警利用无人机对小区人流、车流进行实时监测,便于快速发现和掌握辖区治安情况,有效弥补巡逻防控盲区,做到天上、地下协同配合,全面构筑安全屏障。
城东派出所积极探索“共治警务”模式,依托“110联片调解室”工作机制,动员“候鸟老人”中的退休干警、检察官、法官、党员干部等组建一支“候鸟”义警队。他们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协助民警开展调解服务工作。同时,城东派出所联合辖区律师事务所、小区业主委员会等力量成立专业调解小分队。根据矛盾类型和大小,调解小分队几分钟就能到达调解室开展调解,真正实现了“警情就近处、纠纷就近调、服务就近办”。
强化安全防范宣传
“经常看到有民警在小区开展宣传,我们牢记民警讲的内容,不乱扫码、不转账,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车,安全感满满。”“候鸟老人”张大爷说。
针对辖区“候鸟老人”多、防骗意识较弱的情况,城东派出所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打击防范、群防群治、协同共管、大数据运用等方面下足功夫,通过业主群不定时发送预防诈骗常识、案例、视频等;民警组织网格员、保安等人员一同进小区、进广场、进商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不定期为老年人开设“银发微课堂”,提高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
“候鸟”义警队在安全宣传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基层平安“千里眼”“顺风耳”角色。队员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社情民意、治安情况,发现盗窃、聚众赌博、高价旅游推销等线索,及时向民警报告情况,协助民警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做优做实“候鸟警务”,是东方市公安局不断探索创新服务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延伸警务触角的具体举措。他们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为“候鸟老人”带去满满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