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紧扣法治公安高质量发展目标,开展“警种评议”,办案单位对业务部门进行评议,主要评议业务部门对基层办案单位提供保障、服务、指导等工作。近一年来解决基层反馈意见建议40余个、完善制度规范5条,并持续加强专业指引、机制保障、智慧赋能各项举措,构建起“基层有所呼、法制有所应”的良性生态。
破解派出所执法难点
“纠纷现场怎么处置?热线投诉如何回应?这些‘高频问号’曾让我们头疼。”谈及过去的执法困惑,柘林派出所警长金渝竣感触颇深。近一年来,奉贤公安针对接处警环节的“处置焦虑”创新开发场景式培训,在10余场实景模拟演练中,民警现场处置广场舞噪音纠纷、宠物伤人索赔等典型警情,并配套发放68份实操指引,受训民警处置同类警情的平均时长大大缩短,投诉量明显下降。
针对基层“案件办理缺标准”的问题,奉贤分局法制部门牵头制作《要素审查表》,明确定罪证据种类、规格、量刑情节等审查标准,在奉贤区“侦协办”优化案件联动会商机制支撑下,法制民警落实大要案件案前介入,通过指导确保关键证据零缺失,高效办理复杂案件112起。
在奉贤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新配备的高速扫描设备正以3倍于传统设备的效率处理卷宗。民警通过分局科技部门研发的“一站式”扫描存储平台,实现材料扫描“零等待”。更贴心的是,中心引入邮政、医疗等社会资源,开通线上缴纳功能,办案民警“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保证金缴纳、价格鉴定等6项业务。“以前带嫌疑人体检要跑两家医院,现在在中心半小时搞定。”办案民警展示着刚办完的一起多人撬盗保险箱案卷宗,从传唤入中心到刑拘,办理全程仅用时4小时。
变“评议清单”为“减负账单”
“去年,我们腾出警力,多破获民生小案37起。”谈及最新实施的刑事案件管辖新规,南桥派出所所长姚志平算了一笔“减负账”。这正是分局以“警种评议”为切口,推动基层执法“轻装上阵”的生动实践。
在2024年度警种评议中,“审核流程冗长”等成为派出所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奉贤分局将评议结果转化为“清单”,首当其冲的是划定派出所办案“边界线”。
为进一步破解“办案多、审核慢”的难题,奉贤分局推出“法制员派驻”模式,在南桥派出所试点。派驻法制员协助派出所开展案件前置审核、执法监督等工作,并建立执法问题每周通报、复议诉讼释法说理等举措,推动试点单位执法问题数同比大幅下降、审核时间平均缩短2小时。目前,分局派驻的15名专职法制员已覆盖辖区5大片区的21个派出所,开展案件预审,有效避免“带病案件”流入诉讼环节。
在轻微刑事案件办理领域,奉贤公安打造的“速裁快车道”让基层尝到甜头。依托轻微刑事犯罪“一站式”治理中心,盗窃、故意毁坏财物等4类简易刑事案件实现速裁快办,推动检察院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时间双双减半。目前,奉贤分局法制支队正拟将速裁范围拓展至开设赌场、寻衅滋事等6类案件,进一步提升基层案件办理效率。
“减负不是减责,而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奉贤分局有关负责人强调,通过警种评议建立的“需求”到“响应”机制,持续推进基层民警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
打造执法“最强大脑”
“上周刑拘的犯罪嫌疑人,模型发出刑拘未延长预警,我们立即提交嫌疑人审批延长报告,避免了案件超期。”谈及新上线的“办案闹钟”模型,办案民警点开红色预警提示。近期,通过“警种评议‘问诊’+数智系统‘开方’”,让执法问题从“事后通报”变为“实时预警”,已累计精准推送评估意见42条。
针对执法问题发现慢、流程节点易漏办的基层高频诉求,法制支队将评议意见转化为“智慧法制”建设清单,嵌入相关工作平台,设立“一所一评估”板块,实时展示各派出所接处警超时、证据瑕疵等问题热力图。
此外,对办案流程“新手易迷路、老手易疏漏”的问题,奉贤分局将28个主流程节点、69个子步骤转化为可视化流程图,助力民警掌控办案节奏,并建立预警机制,协助办案单位及时整改“立而不侦、侦查不力、久侦不决”案件,获得办案单位一致好评。
最让基层叫好的是案管室预警功能。18种预警模型如同电子哨兵24小时值守,帮助办案单位及时预警案卷保管、借还规范等问题,有效解决基层“行政案件超时未办结”等超期问题。
通过数智赋能,奉贤分局在全市深化新时代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执法大脑2.0”建设的启动,奉贤公安将推进实现所有办案节点“手机端可查、指尖上可办”,让评议成果不断转化为基层的“减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