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青年既是时代的追光者,亦是破浪的弄潮儿。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公安局党委以“新警是公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为核心理念,探索开展“扬帆行动”新警培养计划,通过科学定岗、实战淬炼、精准识别、严管厚爱四项机制,构建起青年民警“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新警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淬炼成钢,用热血书写着新时代的警察故事。
22岁女民警张春蒙与90岁老兵互敬军礼刷屏网络,两代人的坚守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23岁民警李桥三度跃入引渭渠激流,以平凡之躯托起四条生命,其身影被媒体定格为“新时代警魂的剪影”;
23岁民警汪培文在上班途中火眼金睛抓获犯罪嫌疑人;
25岁女刑警张旺在扫黑除恶一线屡建战功……
这些鲜活事例是宝鸡公安新警成长成才的生动缩影。
近三年来,宝鸡全市463名新警在市公安局党委“扬帆行动”的指引下,以“雏鹰展翅”的昂扬姿态投身警营,实现了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华丽蜕变。其中三等功获得者13人、嘉奖57人次,71人入党,8人通过司法考试,为宝鸡公安事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科学定岗绘蓝图 让新警扬帆有方向
宝鸡市公安局党委深知,新警是公安事业的未来,科学合理的岗位安排是培养新警的第一步,为此,他们精心制定了“定岗+轮岗”“综合+业务”“下派+上选”的三维培养模式,为新警绘制清晰的成长“路线图”。
陈仓区作为宝鸡的“西大门”,兼具城区、农村及山区地形,行政管辖范围广且类型多样。其中西部山区涵盖县功镇、新街镇、坪头镇、赤沙镇等6个乡镇,占陈仓区总面积的近60%,宝鸡当地人称这一地区为“西山”。数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西山”常住人口不断减少,留守老人与儿童构成主要警情源。宝鸡市公安局陈仓分局下辖在“西山”的赤沙、拓石等四个派出所长期面临“警力荒”与民警“本领荒”的双重困境。年轻民警在空寂的山坳里消耗着职业热情,而群众期盼的高效警务服务却如旱地盼雨。
“以前新警入警后都是先分配到‘西山’锻炼,但是山区的寂寞让他们对警察职业产生严重认知偏差。”陈仓分局政治处主任董嵘叹息道,“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安排会导致新警个人能力得不到提升,对队伍稳定发展也构成了潜在威胁。”
转机始于宝鸡市公安局2021年启动的“定岗筑基、轮岗砺剑”计划。宝鸡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白永强说,“我们以陈仓分局的情况为鉴,统一调整全市新警培养思路,认为‘育苗要先选沃土’,就是让新警先在城区高密度警情中淬炼基本功,等到他们具备独立办案能力后再赴山区历练。青年民警具备2-3年派出所工作经历后,根据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分配到机关部门、刑侦大队、城区派出所等岗位。”
2021年入警的陈仓分局民警尚超回忆道:“按照新的路线图,我入警后在城区派出所起步学技能,再到拓石派出所锤炼成长,如今定岗在城区派出所,这样一来,我才能独立承担起各项重任。”
宝鸡市公安局党委认为,“定岗+轮岗”机制是让新警在基层墩苗历练,“综合+业务”的轮岗模式则能帮助新警全面了解公安工作。
非科班出身的岐山县公安局2024年新警郑尧坦言,他入警后,得益于岐山县公安局“新警入警第一年要经历为期三个月的综合部门与业务警种轮岗”这一机制,他三个月内在法治室、看守所、城区派出所完成了公安业务启蒙。他说:“在看守所的轮岗对我触动最大,让我对警察职业的使命和底线有了进一步反思。”
岐山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方玮说:“每一个新警都像一张白纸,通过在综合部门学习,再到所队实践的轮岗能帮助他们在职业底色上绘就法律的严谨、实战的敏锐和为民的温情,帮助他们成长为能适应复杂挑战的复合型警务人才。”
三维培养模式的第三维是“下派+上选”的双向交流机制,宝鸡市公安局为了全面实现队伍“血液”循环流动,近三年,先后在全市范围选择50名基层新警和50名机关青年民警开展为期6个月的“上下”交流学习活动。让青年民警接受多层次、多维度、多岗位的锻炼。
实战砺剑铸锋芒 让新警踏浪有底气
如果说岗位是舞台,实战便是试金石。宝鸡公安积极打造“岗前培训铸魂、日常培训塑形、战时轮训开刃”三位一体锻造体系,努力将新警淬炼成一把把寒光凛冽的正义之剑。
金台分局陈仓派出所的“00后”新警汪培文,入警三个月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下班途中发现盗窃案嫌疑人,而他能在短时间内练就“鹰眼”本领,得益于其导师、金台分局优秀民警许科峰的言传身教。
2024年7月开始,为了助力新警汪培文快速成长,金台分局将业务能力突出的许科峰指定为他的固定导师,两人结成师徒对子。一年多来,晨光熹微时他们同巡街巷,夜色深沉中他们共析案卷,师徒二人碰撞出了许多精彩传承的火花。许科峰说:“我们俩人同驻勤、同值班、同出警、同办案、同调解,无论是公安业务知识、还是待人接物的方法,我都会教他,而小汪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和特长值得我学习,这种结对实际上是一种相互的促进。”汪培文说:“有科峰师傅在,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如同有了‘说明书’,他不仅会交给我工作方法,并且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我的问题,让我从一只初入职场的惊慌‘小羔羊’成长了不少。”
除了为新警选优配强专业导师。宝鸡市公安局还将新警入警教育“第一堂课”升华为精神熔铸。30天岗前特训中,政治理论课与10公里越野交替锤炼,廉政教育基地的警钟与红色遗址的薪火交相辉映,更具创新的“五个一”活动,让每一个新警在警察节的宣言里种下忠诚,在职业荣誉的教育中找准方向,在五四青年节的座谈中激发热血,在师徒结对仪式上传递薪火,形成贯穿新警职业生涯的精神锻造链。
除此之外,宝鸡市公安局还注重新警的日常培训,以达到精准滴灌,提升能力的效果。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讲案例、讲战法,领导干部也纷纷走上讲台,科所队长、业务骨干倾囊相授,让新警快速完成从"生铁"到"精钢"的淬炼跃升。通过“所队捆绑”机制,山区新警得以加入跨境电诈专案组,用科技手段撕破一张张犯罪网络。市公安局政治部2024年推出的“订单式送教”,更将新警急需的无人机侦察、舆情引导等23门课程直送一线。“青锋在线”企业微信群作为24小时在线的“云课堂”,里面既有科所队长解析新型网络犯罪手法,也有心理教官传授危机干预技巧,让新警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充电”。
在对新警的多维培养中,宝鸡公安更是刻意将新警推向“风暴眼”,让他们在大战大考中滚动轮训成为复合型人才。2024年以来,全市140余人次新警在部督大案中参与收网,在抗洪前线救援疏散,借重大警卫任务锤炼了全局视野。
精准识才搭云梯 让新警远航向山海
在宝鸡公安的版图上,青年民警的成长之路并非独木桥,而是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他们以“识才寻航向,育才固船体,用才扬风帆”的三步走战略,让每艘航船都能在星辉指引下驶向属于自己的山海。
“我们经过调研,对全市新警发展情况、个人能力和特长全面摸底掌握。建立了‘精准画像+定向培养’的新警培育机制。对工作2-3年的优秀新警进行能力评估后,实施分类培养:综合素质突出者侧重领导力培养,专业特长人才强化业务能力培养。目前,已有42名青年民警入选市级政法人才库,印证了这一‘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宝鸡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刘尊耀说。
另外,宝鸡市公安局积极为新警搭建成长平台,鼓励他们充分展示个人风采。比武竞赛的擂台上,22名新警如利剑出鞘,7人斩获殊荣;重大专项行动中,12名青年尖兵以数据为刃、破迷雾、锁真凶,成为新时代的“隐形猎手”,而技术赛道同样星光熠熠——7人入选部省专家库,17项发明专利如繁星闪烁。
晋升通道上,年龄不再是藩篱,40岁的副县级干部、35岁的正科级骨干、30岁的副科级新锐……青年民警的履历表上,写满了“破格”与“超越”。
凤翔分局民警苏瑞在基层与机关的往复中,将治安管理的痛点凝练成“治安基础管控平台”,为外省市提供学习蓝本;金台分局民警李泽华参与研发的“视觉超算”平台,能以数据之眼洞察犯罪毫厘,照亮了宝鸡公安科技强警的征途。
枝叶关情润警心 让新警归航有港湾
警营不仅是熔炉,更应是港湾。宝鸡公安以“严管为纲、厚爱为纬”,织就一张充满温度的“家文化”之网,让新警在铁血征程中亦能触摸柔软。
纪律是家的梁柱,宝鸡市公安局通过建立新警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廉政教育、保密培训、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廉政教育的钟声在警营长鸣;警示案例如明镜,引导新警存戒惧、知敬畏、守底线;每季度开展谈心谈话,更是动态掌握新警思想工作状况的关键纽带,政工干部通过与新警推心置腹的交流捕捉他们的思想涟漪,化解潜在隐忧,近三年新警“零违纪”的记录,筑起一道无形的思想防线。
家的温度,还藏在细节的褶皱里。“鹊桥计划”为35名单身民警牵起红线;6名新警配偶的就业安置、12名外地民警的安居小屋,让“漂泊的心”有了温暖的港湾;6万元慰问金抚平3个家庭的骤雨狂风;更有履职容错机制,为4名新警卸下“无心之过”的枷锁,政工干部刘加宝说:“家的意义,是允许跌倒,更鼓励爬起。”
据了解,“扬帆行动”实施以来,宝鸡公安青年民警培养工作成效显著,队伍呈现 “三升三降”良好态势,即立功受奖率上升 47%、复合型人才占比上升 32%、群众满意度上升 28%,流失率下降 73%、执法过错率下降 61%、信访投诉率下降 54%。宝鸡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白永强说:“我们正着力构建青年民警成长的热带雨林生态,让每一艘小船都能在梦想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让每一颗幼苗都能在宝鸡公安的沃土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