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派出所20年,山东省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剪子股街派出所辅警周宪波以绣花精神躬耕社区警务。2016年到北营社区工作后,他摸索出“六个一”工作法等社区工作经验,为社区居民筑起暖心港湾。
周宪波到辖区居民家中走访。(资料图片)
掌握“动态民情”
北营社区是城中村,辖区内有苏禄王墓博物馆,还有2个大型批发市场,总人口4500余人。从来到北营社区那天起,周宪波就将自己与社区绑在一起,他总结出了简洁实用的“六个一”工作法,即走进一家门、认全一家人、说一句好话、做一件好事、互留一个电话、进一个服务群。
周宪波除了在派出所值班,有空就往社区跑。他手机里有4800余名居民的联系方式,每人后面都有200多字的备注:姓名、住址、家庭成员等。“谁和谁是亲戚、有无矛盾纠纷,随时了解随时记录,人口信息就做扎实了。”周宪波的这份“动态民情”为侦查破案、矛盾调处、找物找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热情对待群众
周宪波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热情而又细心。有这样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辖区老人打来电话,他都先挂断再马上拨回去,就为了帮老人省下电话费。
“走访的关键是发现和解决问题。希望群众有需要的时候,我能帮着解决问题。”为此,周宪波积累了131个服务电话,换纱窗、找家政、水电维护、房顶补漏……应有尽有。
“群众遇到难事我们全力解决,他们还能给我们的工作提意见、建议,这是我的工作目标。”周宪波说。
记者注意到,周宪波的手机闹铃有很多。“凌晨1点35分协助检查娱乐场所”“7点去小学校执勤”“下午2点到玻璃厂宿舍走访”……周宪波说:“我担心自己忘事,定上闹钟多个保险。”
在群众眼里,周宪波随时在线,准时如闹钟,全年不打烊;可在妻子眼里,他这个闹钟却老不准点。周宪波的妻子埋怨中带着心疼,“十多年了,他天天泡在社区,连过年都在社区。”
调解入情入理
北营社区的宗亲关系复杂,周宪波一边摸清理顺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边苦学法律知识,一点点攻克治安难点,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辖区居民林某与姚某是邻居,姚某家里养狗,林某反映半夜的狗叫声让他睡不安生。周宪波翻开记录本,知道两家因房檐滴水等问题早有矛盾,心中便有了数。
连续一周,周宪波在现场一直守到半夜,观察并留存证据。他专门到宠物市场请教饲养员,动员姚某在狗叫得厉害时使用“止吠器”,告诉他噪声扰民违法,邻里间要多相互理解。周宪波多次找两家了解情况,随着“乱倒垃圾”“门前公共区域划分”等积怨一个个化解,两家最终握手言和。
社区怎么干,矛盾怎么调?周宪波的体会是:“既讲法言法语,又得入情入理,让群众感受到你是在用真心下实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在公正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过程中,周宪波赢得了北营社区群众的信任,“小周说话在理、不偏不倚,能解百家忧,看见他心里就踏实。”
在周宪波看来,社区主防就是“100-1=0”,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体验。“平时多干,忙时不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个人刚加我微信,自称是领导,说在外考察,让我垫付3万块钱,我有点含糊。”一天半夜,有社区居民在微信里联系周宪波。“一分也别转,这是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他赶紧回复。一件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周宪波都挂在心头,他逐渐养成了“随时发现、随时报告、随时流转、随时处置”的好习惯。
如今,周宪波的130多个微信工作群,覆盖了辖区大部分居民,这些微信群在周宪波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打造了北营社区纾困解难的“平安云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