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地处沁水煤田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无炭柱、断层多等问题,煤质发热量低,缺乏大型开采条件,中小煤矿数量较多。为做好煤矿企业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分局聚焦人员专业化、制度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管控精细化,严格落实各项民爆物品管理措施,形成了全流程制度监管、全环节视频覆盖、全链条管控闭环的“三个全面”工作格局。
加强执法检查 全流程制度监管
今年2月,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分局治安大队在对辖区某煤矿的民爆物品储存库进行例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从储存库至井口,民爆物品的运送路途较远,实时监管存在漏洞。民警当即与企业沟通,详细说明存在的安全隐患。一周内,该企业从储存库至入井口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有效排除了民爆物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我们秉持‘首在防范,重在严控’的理念,强化执法检查,规范行政许可,持续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推动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榆次分局副局长许征介绍。榆次分局将辖区15家涉爆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统一规范建立15种台账,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派出所每月开展不少于4次的现场检查与专项检查。同时,将检查内容细化为5大类23项,涵盖购买、运输到爆破作业的全流程,下发问题清单,对爆炸物品流向进行全环节监管。
榆次分局建立了风险评估和分级预警检查机制,定期对涉爆单位的安全风险因素、安全资质条件和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考核评估,实施分级预警:对于安全和管理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落实的单位,驻点盯办整改;对存在较大安全生产风险的,进行风险评估,下发风险预警通知,限期整改验收;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的,加大滚动排查的频次和力度,必要时采取危爆物品限供、停供措施,推动被监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此外,榆次分局建立了涉爆人员审核培训管理机制,不定期随机对涉爆从业人员进行抽考,对不合格者进行公开公示,并责成重新复训。
科技深度赋能 全环节实时监管
井下民用爆炸物品的监管具有一定复杂性,实时监管难度较大。榆次分局坚持科技赋能、科学评估,致力于实现全环节视频监控覆盖。
榆次分局与太原理工大学建立了合作机制,由太原理工大学派出专业人员定期采集作业面每个爆破员的工作时长、装药联线、爆破作业完成排烟出渣情况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对每个民爆物品的使用量进行科学测算。“公安机关在审批阶段以此为依据进行审批,保障了民爆物品使用的安全性,极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提升了煤矿爆破作业的整体规范化水平。”太原理工大学地下工程系教授张昌锁说。
在榆次区紫金煤矿,从储存库到井口沿线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实现视频监控直达井下。为实现对井下民用爆炸物品的监管,榆次分局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综合运用视频监控,对民用爆炸物品运输、使用进行全过程录制,从储存库到井口沿线全部安装了具有联网报警功能的装置。
同时,榆次分局推动涉爆企业运输车辆全部配备GPS定位和图像采集系统,并配置专职监控人员。视频监控录像可随时调阅查看,实现全环节视频覆盖、全流程管控、全过程监督。
深化联合监管 全链条管控闭环
为有效解决不同部门在民用爆炸物品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不畅、协同监管不力、跨区域运营时监管缺位等问题,榆次分局针对性地构建了机制完善、部门协同、信息共享、市县联动的管控闭环完整链条。
据榆次分局治安大队民警梁洪敏介绍,他们主动与应急、交通运输等部门就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各部门主动打破职能壁垒,联合建立常态化协同监管机制、重点工作协商机制等,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通过对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全过程的实时共享推动实时监管,从而落实从生产源头至末端环节的全链条管控闭环。
此外,榆次分局定期组织派出所民警辅警联合社区网格员对辖区闲置房屋、养殖区、仓库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开展前置风险隐患排查、危爆物品清查。同时,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平台开展宣传防范,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