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男子购买农药后轨迹消失,请求协同支援。”3月23日,巡逻民警通过移动警务终端报告。江西省南城县公安局即刻启动应急协同机制,5分钟内,多警种同步上线研判,不到1小时,将失联男子成功寻回并及时送医救治。这是抚州公安机关探索协同警务机制、推进平安建设的一个事例。
2024年以来,抚州市公安局紧扣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深化协同警务模式,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主战主防”效能,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重塑协同机制
激活高效数治引擎
抚州市公安局围绕机制创新、数字赋能,全面整合警力资源、融合警务数据、优化警务流程,通过深度融合治安“三张图”和指挥平台,不断丰富警源治理、高效处警、多元解纷、应急联动等多重应用,构建起“一体响应联动、扁平化指挥调度、高效合成作战”的协同警务机制。
“协同警务解决了以往模式中的许多问题,是合成警务的再升级。”抚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李凌介绍,该局坚持实体警务与数字警务深度融合,横向打破业务警种协同壁垒,纵向贯通市县所三级数据交互通道,目前已实现警务要素全量汇聚,最大限度为警种部门、一线民警提供数据资源。
在此基础上,抚州市公安局还推行协同警务专班化运作,设置“7×24小时”协同岗,提供跨层级、跨警种、跨区域支撑。当一线民警需要协助时,可通过移动警务终端报告。指挥平台会匹配推送治安“三张图”等关联信息,并及时通知相关警种协同岗同步上线、支援赋能,实现“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全流程响应支撑,让基层单位和办案民警的每一次出警办案,都带着庞大数据和坚实支撑。
据统计,从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协同处置警情328起,警情处置、案件办结平均用时缩短16%。
健全协同体系
夯实多元共治基底
抚州市公安局探索多元协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丰富协同“朋友圈”,牵引更多社会力量在警源治理、化解矛盾、应急处突等多方面协同大联动,形成共治合力。
“想不到还能这么解决停车问题,你们太有心了!”今年2月,高新分局城西派出所联合街道办、物业等多部门,将辖区一闲置仓库改造成惠民停车场,为小区居民提供了“白天存货、夜间停车”的潮汐式停车方案,从源头解决了老旧小区因停车问题引发的重复纠纷警情。
为了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今年以来,抚州市公安局围绕“同人、同事、同址”等重复警情进行集中梳理、串并比对。针对筛选出的警务警情,督促治安、法制、督察等部门协同挂账销号;针对非警务警情,协同政务服务部门会商研判、分流处置。据了解,该局通过内外协同闭环机制,共挂账销号291起纠纷类重复警情。
与此同时,抚州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多元协同的共治品牌。他们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组织各行各业退役军人成立“老班长”警务队,协同参与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等工作;联合党群工作部、市场监管局,组建由外卖骑手构成的“流动义警队”,建立起一个个移动“平安前哨”。
依托“义警吹哨、民警报到”的模式,抚州市公安局进一步做实“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做到风险第一时间感知、矛盾第一时间化解、隐患第一时间清除,实现了社会治安防控由“事后被动兜底”向“事中事前主动预防”转变。
此外,抚州市公安局还推动完成全市781名社区(驻村)民警100%进社区(村)“两委”班子,将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