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看变化
◎巡逻总里程达40万公里,恩施市城区街面刑事发案数相比骑警队组建前下降28%
◎目前90%的街面突发警情,骑警队员可实现5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置
◎已抓获在逃人员120余名,处置街面突发警情140余起,救助群众80余名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山城湖北恩施的“夜经济”进入旺季。在夜市的烟火气中,警用摩托车警灯闪烁。“每天看见他们,心里感觉很踏实。”在六角亭做了多年夜市生意的张先生说。
2021年11月,恩施市公安局反恐特警大队骑警队在市公安局党委的重视和推动下组建。3年多来,这支由6名民警27名辅警组成,以“1、3、5分钟”快反、应急处突、维稳安保、救助服务为主要职责任务的巡控力量用车轮丈量平安,巡逻总里程达40万公里,恩施市城区街面刑事发案数相比骑警队组建前下降28%。
创新巡控模式
巡逻防控是公安机关提升见警率、提高震慑力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巡逻方式无法满足城市化网络巡防需求。
对此,恩施市公安局以反恐特警大队为基础力量,抽调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民警辅警组建专业摩托车巡逻队伍。这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支特警摩托车巡逻队伍,如何让其迅速成为维护城市治安稳定的尖刀?恩施市公安局坚持在实干中摸索。
组建初期,骑警队共有20名队员、10辆轻骑警用摩托车,由一名民警、三名辅警为一组,一组配备两辆摩托车和相应单警装备,形成“最小作战单元”。骑警队以清江河为主线,分河东、河西两个片区开展摩托车巡逻。
去年9月,骑警队增添了队员和警用摩托车。随着队伍力量的增加,勤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将巡逻范围细化为5个巡逻圈,同时借鉴社区网格员做法,要求队员熟知巡逻圈内重点道路、场所、居民区,形成巡逻圈内的网格管控。这一勤务模式运行以来,骑警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更准确地到达事发地点。据统计,目前90%的街面突发警情,骑警队员可实现5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置。
强化日常训练
“时速60公里紧急制动距离不超过20米,时速100公里紧急制动距离不超过35米,这是紧急刹车的基本要求。”4月15日上午,在训练场内,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黄宇平正对参加当日骑行训练的队员们提要求。
摩托车巡控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中实现快速机动反应、第一时间处置,过硬的驾驶技术是必备条件。每周二,是骑警队集中开展体能和驾驶技能训练的日子。翻开骑警队驾驶技能训练大纲,里面涵盖了直线绕桩、“8”字桩练习等三大项、14小项科目训练,并详细注明了每一个训练科目的操作要求以及训练目的。当天,上午队列、体能、警事技能,下午车辆技术训练,一套流程下来,队员们厚重的骑行服已被汗水浸湿。
除每周二外,每天晚上,主备勤队员也会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市公安局健身房开展常态化体能训练。训练结束后,队员们准时出车巡逻。
提高处置效能
“嫌疑车辆已上金龙大道,周边巡逻的同事迅速从后包抄,注意安全。”3月25日下午,特警大队指挥室内,黄宇平根据巡逻队员反馈的线索,在指挥大屏前调度机动二组队员在短时间内将嫌疑车辆拦截,被网上追逃的嫌疑人还没来得及向同伙通风报信,即被骑警队员控制。这是特警骑警压控街面犯罪、追捕嫌疑人的一个缩影。
工作中,指挥员利用工作平台对每一位队员实现精准调度、扁平指挥,通过灵活动态用警、错时错峰布警,确保第一时间快速处置街面警情纠纷、化解矛盾,提高警情处置效能。
同时,恩施市公安局通过锤炼单兵作战能力,激发骑警“一警多能”作用,当重要节点来临、街面案(事)件发生、群众需要帮助的紧急时刻……随时都可以看见这支队伍的身影。
3月10日,骑警队员杨永龙带队巡逻至航空路时,发现路边停靠一辆打着双闪的轿车。他和队员靠近该车时,发现坐在车里的女驾驶员面色苍白、呼吸困难。他们连忙将她搀扶到后座,第一时间送到最近的医院救治。事后得知,该女士系突发疾病,所幸救助及时,身体已无大碍。
自组建以来,骑警队已抓获在逃人员120余名,处置街面突发警情140余起,救助群众80余名,被市民们亲切地誉为守护城市平安的“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