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东昌府:多元提升矛盾化解质效
“只有家庭和睦、夫妻同心协力,才能把小日子过好。”“陈警官,感谢你们的耐心调解,我们今后不会再吵架了。”3月3日,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柳园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洪祥与社区调解员一同前往萃苑瑞景苑小区的赵先生家中回访。
近年来,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持续前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关口,对内优化机制、规范流程,对外协同联动、凝聚合力,切实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质效,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的持续安全稳定。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东昌府分局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00起,化解率达92%以上。
预防为主,溯源头解纠纷
3月4日,居民赵先生来到古楼派出所,将一面锦旗送到民警吕纪超手中,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你们多次上门调解,帮我化解了和邻居之间的矛盾纠纷,让我们重归于好!”这是东昌府分局基层派出所民警化解矛盾的一个典型场景。
为提升基层预防警务能力,切实做到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处理在基层,东昌府分局不断将警务资源向网格聚焦,建立了“网格有呼,民警有应”的双向响应工作机制。工作中,东昌府分局积极整合资源,推进社区网格与社区警务的深度融合共建,及时掌握并处置矛盾纠纷,为辖区的和谐稳定加上了“双保险”。
东昌府分局牢固树立“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分局高度重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健全完善多元化解机制。由民警、网格员、司法调解员组成的联合调解小组,精准把握矛盾纠纷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主动靠前调解,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社区。此外,东昌府分局紧盯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摸排,动态搜集各类易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
倾情调解,营造和谐氛围
2月11日,居民刘先生因楼上漏水却联系不到楼上住户,情急之下向民警求助。新区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一边查找楼上住户信息,一边与居民所在社区的网格员取得联系。通过双方资源整合,仅用几分钟就与楼上住户取得联系,并耐心劝解沟通,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针对辖区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问题,东昌府分局落实日研判、周会商、月总结机制,每日开展婚姻家暴类、债务纠纷类、土地纠纷类、劳资纠纷类警情研判,并推送到派出所落实。工作中,东昌府分局强调调解人员要善于从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成因复杂、调处难度大的特点,东昌府分局积极推进部门联调,与综治委、司法所、律所及其他相关单位形成调处合力,组织辖区网格员、志愿者、村委会负责人、乡贤人士等力量参与纠纷调解,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调解网络。同时,对存在不稳定因素或未能一次性化解的矛盾纠纷,民警主动跟进了解当事人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其依法反映诉求、维护合法权益,防止矛盾纠纷反复、激化。
靶向发力,提升调解效果
2月24日,东昌府区党委政法委、公安分局、综治委、司法局联合举办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基层派出所民警辅警、镇(街)综治中心主任、司法所工作人员、村(社区)人民调解员、治保主任、法律援助联络员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专业能力。授课老师结合多年调解经验和成功案例深入剖析,以“理论+技巧+案例”的方式讲解调解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及技巧,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从矛盾纠纷案例角度进行讲解,让一线调解人员更直观地了解矛盾纠纷的化解过程,学到更贴近基层的调解技巧。
东昌府分局注重纠纷调解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当前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将集中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与提升人际“心理”技巧相结合,提升民警调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确保民警在深刻领会和掌握调解原则、范围和程序的同时,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宣传赋能,出新招见实效
3月2日,东昌府分局组织有调解经验的民警深入20个基层派出所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活动中,指导老师结合多年调解工作经验和体会,用质朴的语言和接地气的事例,现场传授调解经验,为一线派出所民警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东昌府分局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法治宣传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取得实效。分局以家庭困难人员、无正当职业人员、特殊人群等为重点对象,强化宣传教育,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组织社区民警深入辖区多个治安复杂区域、建筑工地及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等,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耐心细致解答群众咨询,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意识。分局还通过视频宣讲、线上互动、微信群、朋友圈分享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及时发布预警提示,推送典型案例,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们鼓励大家积极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坚持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原则,推动调解工作走深走实。”东昌府分局副局长曹鹏表示。
(中国警察网记者张瑜、通讯员付朝旺)
肥城:“融治理”模式赋能派出所主防
近年来,肥城市公安局立足“派出所主防”定位,深化“融治理”模式,创新构建“警网融合+全域巡防”工作体系,借助科技赋能推动多元共治,促使派出所工作重心向主动预防、源头治理转变,有力确保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平稳。
构建巡防“警网融合”新格局
“每晚都能看到民警在附近巡逻,我们在夜市逛街或者聚餐,都感觉特别安全。”4月15日,肥城市新城街道居民张先生感慨地说。这正是肥城市公安局推进“警网融合”巡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肥城市公安局将“大巡防”提升为党政工程,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社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构建起“镇街区干部+派出所力量+基层治保力量”联合巡防模式。每个镇街区至少组建1支夜间巡逻队伍,每天平均有50余名镇街村居干部轮流参与巡防,日巡防时长不少于4个小时。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肥城市公安局将物业保安、城市巡管、企事业单位保卫力量等全部纳入“义警”巡防队伍,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防范工作。目前,已先后发展“桃都义警”1.7万余人,并与阳光公益协会、兵锋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组织联动,形成了党政引领、公安主推、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平安建设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9.6%。
走出矛盾“联调联处”新路径
4月10日,在肥城市公安局龙山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赵明月与网格员共同为因楼房噪音问题产生矛盾的李某和房某进行调解。经过多次深入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最终双方消除隔阂、握手言和,一场持续多年的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肥城市公安局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推动21名社区民警担任街道28个社区党委副书记,让社区民警深入社区、融入网格,构建“1+2+N”社区警务架构模式,即“1名社区民警、2名辅警融入网格,发挥N名网格长、网格员的治安防范触角作用”,围绕风险发现、预警、化解三个环节,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社区民警每周召开网格长、网格员例会,针对电诈发案、重复警情、矛盾纠纷线索等问题风险,进行情况汇总、会商研判。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他们开展风险研判预警,并组织社区、司法、律所、民政、卫健等部门人员进行综合化解,力求“事心双解”。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3起,综合化解率达97%。
激活全域“智慧管控”新引擎
“在今年‘桃花盛开季’大型文旅活动安保工作中,我们借助警用无人机巡航图像实时回传,结合多点位的前端感知影像,在派出所内就能实现对景区安保情况的全方位掌控,极大地节省了警力。”肥城市公安局仪阳派出所所长徐新介绍道。
数据赋能,精准防控。肥城市公安局依托一体化运行机制,整合公安大数据、网格员巡查等信息,每日生成热力图,动态调整巡防重点和警力部署。目前,已对城区全部小区进行覆盖式摸排,完成智慧安防小区一、二期建设,整合智慧安防小区、交警道路卡口等监控资源,并进行数据比对,为派出所治安防控和服务群众提供数据支撑。
肥城市公安局充分运用“前端识别+空地一体+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在护校安园、治安要素管控、大型活动安保等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派出所主防工作从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中国警察网记者刘洋)
日照泰安路派出所:“小清单”变身平安风向标
“庄姐,我担心我爸被诈骗,你快来劝一劝吧!”“你先稳住老人,我到之前千万别让他操作手机!”3月28日一大早,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泰安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庄丽接到居民小赵的紧急求助电话后,迅速赶往大卜家庵子小区。经过一番耐心劝阻,成功化解了一起诈骗危机。
庄丽负责的城建花园社区和碧霞湖社区包含15个住宅小区、100多栋楼。在这片区域,每个楼宇单元门口都张贴着庄丽的照片及联系方式,社区居民有问题都能随时联系到她。
每天梳理矛盾纠纷类警情,每月联合物业走访沿街商铺,定期开展帮扶救助行动,不定期组织安防宣传活动……庄丽手头事务繁杂,但有一项工作雷打不动,那就是每日依据案件复盘清单,协同街道、社区排查并填补安全防范漏洞。
庄丽介绍,在派出所每日的早例会上,案件办理队会对前一日发生的案件进行复盘,通过倒推的方式找出治安防范漏洞,并列出清单推送给社区警务队,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一张张案件复盘清单,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风向标。3月25日,泰安路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流窜盗窃案。案件办理队在复盘时发现,该犯罪团伙居住的日租房未按规定登记人员入住信息。社区民警得知后,立即研究应对策略,联合街道对辖区内的日租房展开新一轮摸排,组织安全培训,同时在几处重点楼宇规划加装了高清摄像头,进一步织密安全防控网。
今年2月,泰安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宝生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某小区近期频繁出现行为可疑的陌生人,且进出时间反常。经过细致摸排核实,这一线索被及时流转到案件办理队。最终,警方依据线索成功打掉一个聚众赌博窝点。
为充分激发群防群治队伍的积极性,泰安路派出所所长唐良牵头组织开展“零发案小区”评比活动。3月18日,在秦楼街道济南路社区物业联席会上,泰安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江江通报了近期的发案情况。围绕如何实现小区零发案这一目标,大家纷纷建言献策,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我们会对零发案小区进行集中表彰,并组织其他小区观摩学习,大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刘江江说道。
3月10日,泰安路派出所根据玉兰花园小区保安陈大哥提供的线索,成功抓获5名张贴涉诈贴纸的嫌疑人,并缴获全部作案工具。“没想到刚到日照第一天就被抓了……”5名犯罪嫌疑人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为提升保安队伍的防范技能和实战能力,泰安路派出所联合分局特巡警大队经常性开展上门送教活动,进一步加强警保联勤联动工作模式。“对于发挥作用特别突出的保安,我们还会组织送奖上岗,虽然奖金数额不多,但他们都非常珍视这份荣誉。”唐良表示。
(中国警察网记者罗亚宁)
青岛李沧:深化主动警务 守护大集安全
青岛李村大集,作为市民购物的重要地方,是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与特色人文元素的地域性标志。每逢农历初二、初七的大集日,李村大集上人头攒动,摊位鳞次栉比。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主动警务,盘活警力资源,全力守护百年大集安全。
“每次来赶集,总能瞧见派出所的民警辅警在巡逻,心里特别踏实。”4月9日,带着孙女前来赶集的李奶奶说。为切实保障李村大集的安全与稳定,李沧分局全面加强李村大集的巡逻防控工作,在大集区域内,采用“车巡+步巡+空巡”的模式,部署6组巡逻警力,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予以及时查处,真正做到“警察常在、警车常见、警灯常亮”。
“你家这秤肯定有问题,缺斤少两,我找民警同志来评评理。”3月26日上午,刚在大集摊位买完土豆的张大爷,气冲冲地拦住了巡逻民警。
“既然怀疑秤有问题,那就用公平秤来解决。”民警迅速联系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在多方见证下,交易的农产品在公平秤上复称,确定并未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这起纠纷得以快速化解。
今年以来,李沧分局结合实际状况,对可能影响“集市经济”发展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展开全面排查,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买卖纠纷、噪音扰民、摊位纷争、环境卫生等问题,积极协调街道、社区等相关职能部门介入处理,给出权威解答,有效消除问题隐患,降低风险等级,避免一般纠纷升级为治安或刑事案件,切实营造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未经证实的信息大家切勿轻信,更不能造谣传谣。”每逢大集,民警的声音在人群中回荡,群众纷纷驻足,认真聆听民警讲解。在巡逻的同时,李沧分局组织民警辅警利用集市商贩众多、群众聚集、受众面广且便于传播的有利时机,开展反诈、禁毒、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等宣传工作,向各摊点商户、购物群众发放宣传单,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李沧分局将继续全方位落实“打、防、管、控、宣”各项举措,紧盯治安复杂区域,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为群众守夜,为平安站岗。
(中国警察网记者李登、程吴昊)
平原:高效推进矛盾排查化解
为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平原县公安局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聚焦辖区社会管控难点,查隐患、堵漏洞、防风险,全力推动“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活动走深走实。
排查:深挖矛盾苗头
平原县公安局树立“主防”理念,扎实开展走访摸排工作,发挥派出所点多、线长、面广以及社区民警扎根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持续深化“社区民警入户走访”和“一村一警”活动。他们组织社区民警辅警,发动治保委员、村(居)干部、网格员等基层社会力量,紧密协作,深入开展走访排查,全面掌握社区治安形势。围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校园安全、债务欠薪等突出问题,他们积极开展社情民意和隐患苗头走访活动,倾听民声、体察民意,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确保不留死角。
平原县公安局充分发挥警务大数据优势,开展信息搜集与研判,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提前谋划针对性化解举措,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利用分级预警处置机制,摸清问题产生的根源、化解的症结以及群众的诉求等情况,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综合评估,逐一确定风险级别,逐项推进落实。充分发挥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优势,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对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常态化研判、专题会商,提升对矛盾纠纷的掌控能力,为及时有效做好调处化解、疏导稳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化解:融合多元力量
平原县公安局以派出所为主体,借助人民调解员、司法所、综治办、村社区等力量,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对日常接处警中的矛盾纠纷实行分类分级化解,针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案件等不同案件,定期开展风险研判,多措并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对主体责任界定难、纠纷性质认定难、源头问题梳理难的矛盾纠纷,平原县公安局及时书面移交街道综治办,会同开展联调联处工作,防止小矛盾、小问题升级激化为大问题、大案件。
2月18日,平原县公安局王杲铺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发生纠纷。接警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经了解,村民马大哥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民警立即联系村支书,共同对双方开展调解工作,通过拉家常、忆往事、摆事例、讲道理以及宣传法律法规等方式,引导夫妻俩冷静思考,并对丈夫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经过民警与村支书一番入情入理的劝说疏导,马大哥夫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诺今后一定控制好情绪,互相体谅、和睦相处,共同经营好小家庭。
回访:打造调处闭环
平原县公安局按照“一事一回访”“谁调处、谁负责”的原则,组织社区民警辅警通过上门、打电话等形式,了解调处结果落实情况,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回头看工作,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和当事人思想教育工作,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及当事人满意度,进一步巩固调处化解成果,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对仍存在不稳定苗头以及未能一次达成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组织力量开展二次调解,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实效,防止矛盾纠纷反复或激化。
为延伸服务触角,平原县公安局组织派出所社区民警联动社区干部、网格员、治保会成员,在微信群中释法说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情理观念做好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坚持把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关键,将宣传教育与日常走访相结合,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
(中国警察网记者梁家卿、谭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