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持续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把“一站式”接报案中心作为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项目,推动硬件设施改造、智能监督管理、普法工作开展“三位一体”全方位升级。接报案中心自2023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累计接受各类报案320余起,为1400余名群众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有效满足群众“一站式”报案需求,有力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便民服务效能。
创新工作机制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我们聚焦机制变革、科技赋能与高效办事,大力推进‘一站式’接报案中心建设。”海城分局接报案中心负责人周卓晖介绍。该中心全面落实首接责任制和闭环工作机制,对“上门”报案的报案人,公安机关当场进行网上接报案登记、当场接收证据材料、当场出具回执并告知案件办理进展情况、投诉举报监督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严格执行案件类警情全量网上登记管理机制,实现“接报案件归口管理、案件争议统一解决、案件信息闭环运行”。
走进海城分局接报案中心,实用的功能设置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不仅设有接待大厅、法律咨询室、执法监督室等基础功能室,还拓展了反诈宣传、矛盾调处、心理咨询、远程询问等特色功能区域,配备自助报警终端机,全方位满足群众报案需求。大厅醒目位置设置“三个当场”服务承诺公示牌,清晰标注接报案和受立案工作规定、详细流程,以及投诉举报监督方式,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
增强监督质效
自接报案中心投入使用以来,海城分局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创新监督模式、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筑牢执法监督防线,提升公安执法规范化水平。
“接报案是公安执法的第一道程序,我们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依托执法办案系统,紧盯‘全量录入数据、规范办理程序、按时办结答复’三个环节,制定工作规范、细化岗位职责,有效推动解决群众诉求。”海城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张均彬介绍。为强化执法监督效能,海城分局专门组建工作专班,负责接报案中心实体化运行,同时统筹全局全流程执法监督工作,实现执法监督从源头到末端的无缝衔接。
海城分局创新构建“智能巡查+全程留痕+实时预警”三位一体监督模式。接报案中心依托全警情案件全流程智能监督系统,对执法违规风险点进行检索、预警、督办、整改,实现“接警处警—案件流转—执法监督”全流程网上办理、全程留痕、回溯可查,通过科技赋能让执法监督更精准高效,有效杜绝执法漏洞。
此外,海城分局接报案中心建立“日检查、周研判、月通报”制度,每日对前一日警情分流、现场执法音视频上传情况进行全量检查,从受立案、办案程序到涉案财物处理、法律文书制作等进行全流程细致排查,实时通报检查结果并跟踪整改。该中心每周对执法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精准定位执法薄弱环节,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推动办案水平持续提升。
海城分局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执法监督体系,实现执法监督更主动更高效,为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助力护企优商
在践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方面,海城分局接报案中心持续发力。在该中心内设置的执法公开文件架上,摆放着各类法律书籍、被害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等资料,方便群众随时取阅。同时,电脑信息终端提供案件办理进展查询、行政处罚结果公示、法律法规检索及案例库查阅等服务。接报案中心全方位公开执法流程,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报案群众法治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此外,海城分局整合公职律师及法律顾问资源,安排专人轮流值班,为来访群众提供免费、专业的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在接报案中心接报案登记区,普通案件报案窗口受理日常报案;电诈案件专席开通“绿色通道”,实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快速受理、及时止付,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经侦案件专席推出的“企业报案绿色通道”,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某企业负责人感慨:“从报案到立案仅用3小时,民警还协调外省警方冻结涉案账户,联动其他警种,为我们追回了50余万元损失!”据统计,自“企业报案绿色通道”开通以来,接报案中心累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500万元,案件平均侦办时效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