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奶奶居住在宝山区杨泰二村,在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里,一共有110位独居老人。4年前,杨行派出所社区民警与尹奶奶结对,为她提供帮扶。如今,“银发联盟”为她量身订制了周全的养老方案。
符建军看望独居老人尹奶奶。(资料图片)
从“敲开门”到“请进门”
尹奶奶早年没有婚配,独自生活了大半辈子。2021年初,居委会工作人员发现尹奶奶因为股骨头坏死,行动能力每况愈下,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少。了解情况后,符建军立刻上门,但敲开家门容易,走进心门很难,长期独居的尹奶奶不仅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还对大家的关心不理不睬。
符建军没有放弃。在走访时,细心的他发现老人家里电器老化,就专门带着物业维修人员上门排查隐患。敲开门,他先帮着收拾屋子,把积灰的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修好的电饭锅和整洁的房间,尹奶奶对符建军说了声“谢谢”。
从此这个独居老人的家里多了个常客。符建军每周都来帮老人清理过期药品、检查燃气阀门,给生锈的门铰链上润滑油。
4年时光在门锁的开合声中流转。从起初的“你又来干什么”到后来的“又麻烦你跑一趟了”,再到现在的“小符快进来坐坐”。悄然间,尹奶奶对符建军的称呼变了。
组建“助老小分队”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为了更好地照顾尹奶奶,2022年符建军组建了“助老小分队”,吸纳了3名经验丰富的社区民警一同参与社区助老服务,并和居委会、物业工作人员及平安志愿者携手开展独居老人帮扶工作。同时,他们还为尹奶奶申请了长期护理险,专门安排护工每周定期上门进行专业服务。
2023年4月的一天,符建军发给尹奶奶的消息一直得不到回复,电话也无人接听。他察觉到了异常,急忙带人赶到尹奶奶家。敲门不应后,符建军果断联系开锁师傅破门,发现尹奶奶昏倒在客厅的地板上。紧急送医治疗后,尹奶奶转危为安。原来,尹奶奶因为意外跌倒,导致股骨头病情加重,十几个小时倒在地上无法爬起,在呼救无果后因体力不支一度昏迷。
“我这条命是你捡回来的。”这是尹奶奶挂在嘴边的一句“唠叨话”。如今,符建军腰上挂着一串特别的家门钥匙——那是老人执意要给他的。
沿着卧室到厨房的动线装上防跌倒扶手,在灶台旁加装燃气报警器……当闪着绿点的智能居家摄像头完成调试时,尹奶奶摸着打磨圆润的无障碍扶手笑道:“小符,你们想得真细。”
去年2月15日,对尹奶奶和符建军来说都是特别的日子,这天是尹奶奶做股骨头手术的日子。符建军跑前跑后办手续,当护士喊“家属”的那一刻,他因为着急冲过去听结果差点跌倒。“您家人手术很成功,调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此话一出,符建军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虽无血脉相连,却情比至亲。经过半年调养,尹奶奶身体康复,不再需要长期卧床和旁人照顾。她可以独自出去晒太阳、自行干家务,还可以自己做饭了。
搭建智慧服务体系
今年4月,随着尹奶奶萌生出入住养老院的念头,符建军开始奔波于房产中介与养老机构之间。
符建军细心地为尹奶奶制定“以房养老”方案。针对老人旧居地段优越的情况,他联动房产中介评估租金收益,结合辖区律所审核租赁合同条款,确保出租人资质合法、租金支付方式明确、押金退还条件清晰。同时,社区民警担任“租金监管员”,通过动态巡查出租情况、建立资金流转台账,确保租金按时划转至养老院账户。尹奶奶的房产以出租形式转化为可持续养老资金,既保留产权控制权,又实现养老费用全覆盖。
为了把关心送到更多的“尹奶奶”身边,杨行派出所发起成立了“银发联盟”,推出“适老化改造套餐”,聚焦安全防护与生活便利两大核心,推广“钥匙托管”“家庭医生”等服务。在此基础上,“银发联盟”推动安装智能监护设备,实现跌倒报警信息自动推送民警、血压异常触发家庭医生上门等功能,让守护更添“智慧”。
如今,杨行派出所已初步构建起“预防—干预—保障”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前端通过智能设备降低风险发生率,中端依托“绿色通道”提升救治效率,后端通过“以房养老”模式破解资金可持续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