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公安局聚焦基层基础,做实预防警务,不断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新引擎,构建符合旅游城市特点的预防警务体系。2024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近四成,群众和游客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深耕细作:筑牢精准预防“主阵地”
近两年,张家界公安以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契机,不断深化“警格 + 网格”基层治理模式改革,出台《加强派出所建设八件实事》,将警力、资源、技术向基层一线倾斜,让预防警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武陵源核心景区,每天都能看到民警穿梭于各条游道的身影。“提高见警率,是增强游客安全感最有效的办法。”武陵源公安分局袁家界派出所所长王鹏程在指挥室,一边指着民警正在“天下第一桥”巡逻的监控大屏,一边介绍道,“这两年,景区派出所不仅阵地建设焕然一新,警力也得到了加强,我们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源头防控上,景区安全隐患和涉旅案件明显下降。”
针对旅游旺季常见的矛盾纠纷,张家界公安推出“涉旅纠纷快处”机制。在武陵源区喻家嘴派出所,“老毛调解室”的负责人毛汉初是位有着20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专职调解员。“很多游客纠纷都是因为小事引发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介入,把‘火药味’变成‘和气话’”。老毛回忆,去年国庆期间,两名游客因拍照插队发生争执,他仅用20分钟就成功化解,“游客握手言和、互相道歉,避免矛盾升级,这就是预防警务的意义。”
除了景区安全,社区防控同样是精准预防的主阵地。永定区永定街道是张家界的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永定派出所安排14名社区民警辅警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走遍辖区每一栋楼、每一家商铺,更新维护近10万余条信息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他们发现辖区一商住公寓大厦居住人口复杂,盗窃案高发。社区民警郑前与物业对接,并将该地纳入“红袖章”巡逻队重点巡逻路线,当月发案率环比下降62%。
近两年,全市98个社区警务室都配备了专职社区民警,658个农村警务室配备了村辅警。同时组建义务巡逻队162支,发展群防群治力量13000余人,基层主防力量得到全面加强。
多元共治:奏响联动预防“协奏曲”
张家界公安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构建起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联动预防体系,让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
在打击旅游市场乱象中,张家界公安主动加强与文旅、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协作配合,探索形成“1+4+N”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惩处、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实现打击整治最大合力。旅游警察支队支队长郭新胜介绍,“现在游客都说,来张家界旅游更放心了!”
作为旅游名城的“平安前哨”,张家界公安创新构建“社区警务+”多元共治模式,联合街道综治、司法、村组等力量成立“3+1+N”联调专班,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联合文旅、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半小时响应”机制,快速调处涉旅纠纷;创新“民俗+法治”调解方式,在全市景区、乡村设立特色调解室,吸纳退休干部、乡贤能人等担任调解员,形成“民警主导、乡贤助力、法律兜底”的多元化解机制。2024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120起,化解率达98%,武陵源核心景区涉旅纠纷调解满意率达99.2%。
在桑植县何家坪社区,卢姓邻里因土地确权纠纷争执四五年,多次扬言“拼个你死我活”。今年3月,五里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李道厚在走访中得知此事,他联合镇政府、社区工作人员连续三次登门、三次回访,在晒谷场召开“屋场会”,从法律条文讲到邻里和睦,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开千千结。”五里桥派出所所长尚武江说,乡贤调解让法与情深度融合,成为社区和谐的“润滑剂”。
科技赋能:激活智慧预防“新引擎”
“科技赋能是预防警务提质增效的关键。”张家界市公安局科信支队支队长宁克军介绍,张家界公安以“智慧警务”建设为牵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入预防工作,让警务工作更精准、更高效。
在景区管理方面,张家界公安打造的“智慧景区安防平台”成为守护游客安全的“最强大脑”。平台整合智能结构化摄像机及物联网设备,结合客流量监测系统,实时分析景区人流密度、异常情况。
“一旦某个区域的游客密度超过阈值,系统会自动报警,我们能在3分钟内调度警力前往疏导。”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长王国富介绍。
“守护平安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深耕预防警务,让平安成为张家界最温暖的底色,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保驾护航。”张家界市公安局局长龙铁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