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公安局强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体系建设,深耕警务改革“试验田”,最大限度聚合数据、整合资源、融合赋能,实体化运行基础管控中心,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效。
精准作业
激发智慧警务新动能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把“千条线”拧成“一根绳”,是做好基础工作的关键。今年1月起,连云港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通过标准化方法和数字化技术,全面梳理涉派出所工作,逐项明确工作内容、规定动作、职责边界,精简整合形成工作清单,并由基础管控中心预先“过滤”分类后以“任务标准件”的形式实时下发,帮助社区民警针对性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抓在点上、落在实处。
“人员信息核查、反诈入户宣传……单纯依靠‘铁脚板’,难免会有疏漏。如今依据中心指引,让任务清单化,已成为我们开展社区工作的常态。每天做什么、重点完成什么一目了然。”谈起“任务标准件”给社区工作带来的改变,黄冬青感触很深。连云港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全量汇聚警情数据,丰富平台模块,创建3种10类42项46个标准件,搭建场景应用模型38个,最大程度实现了社区民警“精细走访、精准巡防”的目标,让新警从“无从下手”到“快速进入角色”,让老民警从“靠经验”到“有章法”,为“打、防、管、控、建”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云港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还积极推动构建市级层面协作机制,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联动、问题联治,主动与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卫健委、徐州铁路公安处连云港站派出所等10家单位和企业对接,围绕“人、地、物、事件、组织、处置力量”等要素,汇聚政务、企业、公安数据进行建模研判分析,做到数据“一平台”共享、要素“一张图”展示,进一步推动社区警务与网格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公安小循环、党政大联动”。
融入群众
打造为民服务新范式
前不久,灌南县公安局桥西派出所所长魏良越接到通过“所长直达码”发来的群众求助,对方称在外地遇到有关户籍的疑难问题,需要老家的桥西派出所协助配合。魏良越接到该求助后,立即了解相关情况,组织实地走访,翻阅存档材料,开展多轮会商,最终为群众圆满解决难题。
基层基础工作离群众最近。为了用心构建港城公安品牌矩阵,擦亮为民服务“金色名片”,连云港市公安局创新推出“所长直达码”“社区民警数字名片”,群众可以通过“码上办”平台,点对点联系辖区民警,表达意见建议、业务咨询、急事办理等诉求,体验24小时全天候业务咨询、户籍业务网上申办、矛盾纠纷网上申报、出租房屋网上备案、警务资讯等“专属警务”服务。
此外,为了确保基层基础更加坚实,连云港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还科学研究、动态优化质态评价体系,加快研发“企业微信”小程序,利用“进圈入群”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实现对社区民警精准评价,推动社区民警做到“真上门、真见面、真化解、真回访”。
“基础管控中心实体化运行,有效规范了基层基础和主防业务,统筹推进横向协同和内外联动,实现工作内容可量化、过程可控制、成效可评价,让‘派出所主防’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扎实、更加托底。”连云港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负责人蒋海成介绍,自基础管控中心运行以来,已累计下发工作任务13.5万条,任务完成合格率达99.8%,有效实现工作增效、民警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