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构建“九种力量联动巡防”“数字社区精准治理”“空地一体智慧警务”三大体系,为守护北疆安宁构筑起立体化平安防线。
九方联动织天网
立体巡防护民安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整合特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警航、轨道公交民警、武警、铁路公安、机场公安及“青城义警”九支力量,构建“九方联勤、六式覆盖、三维防控”巡防体系。通过定点值守、车巡、步巡、空中巡、地下巡、智巡六种方式,覆盖全市220个屯警点、608个必到点、556条必巡线,形成立体防控网络。统计显示,2024年,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出动巡逻警力19.8万人次,接处警21.9万起,巡查重点部位14.2万次,现行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9.8%。
在青城夜市、新华广场等重点区域,“青城义警”与专业警力联防联控,形成“岗亭值守、动态巡控、快速响应”的实战格局。“依托相关指挥平台,我们创新五同步工作模式,实现警力投放误差率明显下降。”治安管理和特巡警支队巡控大队民警任梓赫介绍。
数字门牌连万家
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前送快递经常走错,现在扫码精准定位!”在玉泉区兴旺社区,外卖员邓海军对数字门牌赞不绝口。这个整合了地址编码、便民服务、安防预警的智慧终端,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针对老旧平房区治理难题,西菜园派出所推出“一码到家”工程,将2.6万户居民信息纳入智慧社区系统,实现“人房关联、数据互通、服务直达”。该系统集成反诈宣传、消防预警等12项功能,居民扫码即可办理居住证、举报安全隐患。该系统运行以来,辖区盗窃警情同比下降67%,依托视频破获的姚某系列盗窃案,成为智慧治理的典型案例。
“数字门牌让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西菜园派出所所长孙杰表示,通过数字门牌群众举报消除安全隐患44处、化解纠纷203起,真正实现民生诉求“一码到家”。
鹰击长空筑防线
智慧警务新维度
“请有序退场!”前不久某音乐节现场,搭载高分贝喊话器的警用无人机穿透声浪,与地面警力形成立体处置闭环。
警航大队副大队长李天航介绍,通过构建低空常态飞行体系,无人机已实现日常巡检、应急救援、反恐处突等7大类应用场景全覆盖。在去年6月黄花窝铺景区被困人员救援任务中,无人机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成功定位2名迷路者;在去年9月中蒙博览会期间,无人机对重点区域进行三维数字建模,结合智能技术,实时筛查可疑人员。此外,大队制定应用规范,将无人机接入云平台,实现“统一监管、一体调度”,为抢险救灾、反恐处突提供科技支撑。
从街面巡防到社区智治,从地面防控到空域管控,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以“专业筑基、数据赋能、科技破题”的三维战略,绘就智慧警务新图景。治安管理和特巡警支队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九联巡防”“数字社区”“空地一体”等创新实践,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