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公安局聚焦法治公安建设目标,构建“生产端—监督端—保障端”三端协同工作体系,全方位推动执法办案流程标准化、监督机制闭环化、保障体系系统化建设,推动公安执法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群众安全感指数更是连续五年稳定保持在98%以上。
张掖市公安机关聚焦办案场所规范化管理,对全市在用的25个基层所队办案区开展规范化评估,对不符合管理标准的坚决停用,将符合运行条件的全部纳入统一管理。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并要求刑事案件和重大复杂行政案件100%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理,实现警情和案件线索受理、分办、跟踪、监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从源头上保障案件办理质量。其中,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临泽县公安局平川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基层执法示范单位”。
走进甘州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化办案区、物证管理室等功能区域高效有序运转。“从接警到结案的整个流程,都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规范运行,有效杜绝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等执法领域的顽瘴痼疾。”甘州分局法制大队负责人说。
为破解执法监督碎片化难题,张掖市公安机关严格落实“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主体,健全完善执法人员选聘、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激励以及晋升发展等一系列机制。创新建立法制监督员“派驻制+岗位制”工作模式,将监督力量下沉至基层一线执法单位,实现对执法全要素、全流程、全环节的动态监管。依托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搭建执法监督数据模型,每起案件均需经过五级审核把关。此外,每半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实地交叉互检,充分利用网上巡查、实时监测、自动预警等信息化手段,确保执法问题能够早发现、早整改。
“这份笔录缺少当事人签字确认,请立即补充。”在案卷评查实地交叉互检时,来自民乐县公安局的法制监督员刘积德翻看卷宗,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当场认领问题清单,说道:“这种交叉互检的方式,能让我们更清晰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执法环节的错误。”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张掖市公安机关将领导干部“带头办案”纳入硬性工作要求,规定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每年至少开展1次法治专题讲座;县级公安机关“一把手”每年至少主办2起重大案件、包案化解2起疑难信访案件,以“头雁效应”引领全警法治素养提升。他们建立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每周组织会前学法、每月开展执法质量考评、每季度举办法治大讲堂和旁听庭审活动、每半年对法治监督员、基层所队长、业务骨干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典型案例讲透法律适用、证据标准和程序规范。此外,组建市县两级执法服务队7支,为基层提供点对点法律支持,推动案件办理向纵深发展,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