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不断完善辅警管理制度,实施“忠诚为魂、法纪为纲、敬业为本、担当为责、奉献为荣”的辅警队伍“五为”工程,打造有战斗力、有归属感、有凝聚力的辅警队伍。
2024年,海沧公安共出动辅警警力10万人次,协助查处治安案件1400余起,协助破获刑事案件576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近千名,海沧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0.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铸魂: 党建引领永葆忠诚本色
2023年5月15日清晨,滨湖北路车流如织,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女子与一辆越野车相撞,女子摔倒在地,左脚被越野车前轮紧紧压住,钟山派出所辅警陈明辉飞身救起车轮下受伤女子。当围观群众追问姓名时,他指着胸前的党徽答道:“我是党员,这都是应该做的。”这句朴素回答的背后,折射出海沧公安将“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熔铸进辅警队伍血脉。
“入警先铸魂,上岗先立根!”海沧公安紧扣“铸魂”核心,构建起辅警与民警同频共振的政治教育体系。在破狱斗争旧址的斑驳砖墙前,辅警代表触摸着革命先烈的斗争印记;在深田社区政治生活馆,57名党员辅警与民警同堂学习……海沧公安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辅警队伍各项建设,以红色引擎激活队伍内生动力,让辅警队伍永葆对党忠诚本色。2024年,海沧公安共发展5名辅警入党。
强能: 机制创新激活队伍动能
在嵩屿码头熙攘的人潮中,钟山派出所网格辅警分队分队长陈茂荣的“火眼金睛”远近闻名。2024年10月初,陈茂荣在巡查中发现某办公楼有可疑人员频繁进出,他连续半个月观察记录进出人员特征,最终协助民警锁定关键证据,捣毁了一个电信网络诈骗虚假引流犯罪窝点。
为培训辅警职业素养,海沧公安构建起“理论筑基+实战淬炼”阶梯培养体系,新招录辅警需先进行岗前培训,包括规章制度学习、保密教育、队列训练、警务装备学习等。此外,海沧公安还强化心理辅导和应急处置系统化培训,通过设置心理压力疏导课程和模拟突发事件处置演练,帮助辅警掌握应对高强度执法场景的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危机干预和快速反应能力。
海沧公安以《厦门经济特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实施为契机,构建起“选、育、管、励”全链条机制,通过规范选拔程序、完善培训体系、严格日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等环节,为辅警职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暖心: 优化辅警待遇鼓舞士气
海沧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辅警马国是警营“王牌飞手”,在分局的推荐下,他不仅考取了公安部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颁发的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驾驶证,还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人才岗位能力评价,被评为无人机航拍工程师。2024年,马国被抽调加入市局无人机战队,参加全省警用无人机大比武,夺得“水平8字”科目冠军。
“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不断向上提升,有了清晰的晋升通道。”马国抚摸着胸前的“最美退役军人”奖章感慨道。去年7月初,几位市民在海沧区仙灵棋山失联,马国和同事克服深山区网络信号弱的困难,历经12个小时搜寻,锁定了失联人员位置,成功救出失联人员。从一名普通退役军人成长为警营“王牌飞手”,马国11年的辅警成长之路,正是海沧公安“从优待辅”政策下辅警队伍职业化发展的缩影。
在海沧公安,415人的层级晋升名单、19个管理职务聘任公示,都是“从优待辅”工作的展现。37名骨干人才被纳入“特别优秀辅警信息库”,进行动态跟踪培养;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让辅警安家更安心,海沧公安畅通辅警晋升通道,做优辅警待遇保障,大力激发辅警工作热情。
聚力: 警辅同心书写平安答卷
“救救孩子!”2024年9月12日晚8时,邱大伯抱着高烧昏迷的孙女冲进新阳派出所新垵警务工作站。辅警龚金龙、蓝理钰抓起车钥匙,在晚高峰车流中开辟生命通道,争分夺秒载着女童赶往医院。6分钟后,女童被送抵医院急诊室。“现在孩子已转危为安,再迟几分钟就危险了。”当女童获救后,医生的话让两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2024年7月17日傍晚,辅警黄冠东如往常一样在新垵村走访,忽然瞥见某栋楼窗口冒出黑烟。他边跑边吼:“四楼起火,快打119!”楼道里焦糊味刺鼻,黄冠东挨家挨户砸门疏散居民,三进火场营救被困群众。事后调查显示,火灾系由电线故障引发,从此黄冠东多了个习惯:每次入户走访都要摸一摸电表箱温度。“多看一眼、多问一句,说不定就能少一场灾。”黄冠东说。
在守护海沧平安的故事里,辅警从来不是配角。内勤岗位的“数据哨兵”、社区警务的“活地图”、路口的指挥引导员,海沧辅警用不同姿态诠释同一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