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染绿罗霄山脉,吹皱赣江碧波,唤醒了婺源层层叠叠的金黄油菜花,撩开了庐山云雾缭绕的锦绣面纱……
江西,这方孕育了千年书院文化、红色革命圣地的热土,拥有2处世界遗产、14家国家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7亿人次。在灵秀与活力交织的赣鄱大地上,处处涌动着文旅发展的蓬勃生机。
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背后,“警察蓝”始终与山水同框。当“特种兵式旅游”“网红打卡”成为新时尚,江西公安机关推行主动警务、智慧警务,推动多元共治,用“最高标准”守护“最美风景”,以“景中有警”的生动实践,为赣鄱文旅热注入最厚重的平安底色。
智慧警务赋能,织密景区安全网
4月17日,海拔1600米的云中草甸上,一队藏蓝身影正踏着露水穿行。萍乡市公安局武功山分局警旅大队民警胡峰正带着3只AI机器狗执行巡逻任务。它们不仅能与游客进行简单语音交流互动,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天气预报等实用信息,还能在与民警一起巡逻的过程中,识别避让障碍物,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这是江西公安智慧警务守护景区安全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随着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面对“文旅热”带来的安全管理挑战,江西公安机关加强与文旅部门联动,以“智慧警务”为核心,推动“旅游警务”向科技化、精细化、联动化升级,为全省景区织就了一张立体化安全防护网。
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依托“潮汐勤务”模式,在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实时监测人流密度,精准预判客流高峰,科学动态调整巡逻警力。吉水县公安机关积极推进技防建设,从“智慧旅游安保”入手,有效强化区域内的安全防控网络,实现景区警务可视化监督、数据化监测、智能化监管。上饶市公安局三清山分局创新将核心区划分为18个网格,推行“定点+动态+视频”巡防机制,平均用30分钟就能寻回6名走失游客。
江西各地公安机关通过构建起“全域感知、快速响应、协同共治”的景区安全防护体系,真正让游客的“诗和远方”始终与平安同行。
多元共治模式,构建平安和谐景色
“各位游客,在景区游玩时要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特别是接到所谓‘快递理赔’电话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带领游客前往庐山如琴湖的途中,导游龚女士不忘穿插反诈宣传。这样的场景,在庐山景区已成常态。
庐山市公安局云中派出所精心打造的“云中枫警”共治警务品牌,已吸纳了像龚女士这样的导游、商户、环卫工等社会力量126人,形成了“民警专业指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成立了“云中枫警”牯牛巡防队等志愿队伍,协助民警开展巡逻防控、场所检查等工作。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全省文旅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江西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响应,多元共治的种子已然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
黎川县公安局将由退役军人、民兵组成的“老班长警务队”等力量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街头巷尾,分批参与日常清查整治、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安全防范提醒。上饶市广信区公安局指导全区720余家民宿建立“十户联防”机制,常态化组织民宿业主联合巡逻,切实提升民宿业主和游客的安全感。萍乡市公安局武功山分局金顶警务室设立“高山调解角”,联合志愿者、景区工作人员化解游客纠纷,2024年核心景区涉旅警情下降80%,涉旅纠纷化解率100%。
温情服务举措,提升游客满意度
“现在有了免签政策,太方便了,我要带父母来美丽的南昌看一看,还要吃南昌拌粉和瓦罐汤。”近期,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达利亚与朋友在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游玩时,与正在开展政策宣传的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分享道。
“我们在滕王阁,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八大山人纪念馆等热门景区,均设立了南昌市公安局外国游客服务站,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服务保障。”南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入境管理科谭茜说。
江西公安机关完善入境服务措施,拓宽外国人来华来赣渠道,推动将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新增为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将南昌、景德镇两市新增为停留活动区域,实现湘鄂赣三省口岸签证通办。在62项民生场景实现永居证与身份证同等使用,建立留学生法治教育制度,开发“赣警办”等线上服务平台,创新住宿登记自助申报功能,已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
游客在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井冈山市公安局为有效解决游客停车难题,联合相关部门在井冈山风景区周边设置车位4000余个(含路边临时停放区域)。宜春市公安局明月山分局民警利用巡逻间隙为游客讲解景区景点人文知识,随身携带应急医药包,为游客及时提供暖心救助。婺源县公安局在全县657家民宿设立“护花义警”前哨站,为游客提供法律咨询、紧急救助等服务,全力擦亮旅游警务“金名片”。
江西省公安机关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旅游警务”效能,让广大游客吃得放心、玩得舒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全力以赴助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