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长期以来,河南警察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文化育警战略定位,全力构建“大文化”工作格局,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发展提供了优秀实践样本。
加强文化建设
河南警察学院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政治属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忠诚卫士、铸造忠诚警魂为核心,将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54321”文化育警体系。
记者了解到,“54321”文化育警体系是指:“五馆”即校史馆、长霞纪念馆、枪支文化博物馆、图书馆、警体馆;“四团”即警乐团、舞蹈团、合唱团、国乐团等艺术团体;“三坛”即领导论坛、警务论坛、名家论坛;“两堂”即学警讲堂、道德讲堂;“一工程”即锻铸警魂工程。
“先进的文化体系是激发学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软实力的重要理论源泉,文化育警不仅包含‘是什么’的价值内涵,也蕴含着‘怎么建、怎么用’的价值外延。”河南警察学院一名教授在《公安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就当下公安人才培养需求开展了深入探讨。对于学生来说,文化内涵愈加充实,文化载体愈加多元,思想政治教育就愈加有力,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就越高。学生王艺茜表示,“外润于形,内润于心。刚上大学时自己非常内向,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后,感觉越来越自信了。”
打造文化阵地
自1978年开办学历教育以来,河南警察学院为河南公安队伍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以“最美奋斗者”任长霞、抗洪英雄杨旭恒、“联合国和平勋章”获得者樊冠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公安英模,更是为学院深入实施文化育警体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长霞纪念馆作为“五馆”之一,是传承“长霞精神”的重要载体。河南警察学院充分发挥这一独特政治优势和文化资源,全方位探索、传承、弘扬公安英模精神,深入挖掘整理学院英模校友和英模教职工的先进事迹,举办“长霞式百名功模校友发布厅”,打造“长霞科技文化艺术节”“长霞式”党员先锋岗等“长霞+”系列品牌,为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学院还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公安楷模走上“三坛”400余场,汇集学生6万余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
以红色基因传承忠诚本色,以红色文化锻铸忠诚警魂,河南警察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将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教育,深度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近年来,河南警察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红色文化育人示范高校”等称号;“54321”文化育警体系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在校生中,有4人获省级“大学生党员标兵”、12人获文明学生,3人入选河南省“青马工程”高校班。“文化育警不仅是理论的传播,更是精神力量的浸润与传承。”河南警察学院教师王岩平表示,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文化的滋养中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民警察。
据介绍,河南警察学院将持续发挥校园文化在“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中的重要载体与基础作用,进一步凝聚文化育警共识,厚植警院文化根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推动新时代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接班人和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