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九龙村竹峰自然村的村民,满怀感激之情,将一面锦旗送到永安市公安局燕东派出所。至此,困扰这些村民长达十余年的户籍难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2009年,永安市上坪乡九龙村竹峰自然村经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实地勘查,确认因多次出现山体裂缝,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被列为地质灾害点。为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同年9月,永安市启动搬迁安置工作,将竹峰自然村的十余户村民妥善安置至新建住宅楼,并落实搬迁安置及退宅还耕补助政策。
“当时只想着响应政府号召,尽快搬离危险区域。”村民老陈回忆起搬迁时的情景说道。在领取了搬迁安置及退宅还耕补助后,村民们本以为生活将步入安定,却未曾料到,户籍问题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由于竹峰自然村拆迁后,其原户籍地址依据相关规定停用,而新居住地又不属于上坪乡行政管辖范围。村民们担心一旦将户口迁出,祖辈遗留的毛竹山等集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坚决拒绝迁移户口。“祖宗世代都在竹峰村,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就断了。”
随着时间推移,户口问题给村民带来的困扰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身份证到期,本可跨省通办,但竹峰村的村民却必须回到燕东派出所才能办理;兄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分户申请也因户籍地址问题无法办理;问题最突出的还是新媳妇的户口无法迁入。
去年7月,老陈来到燕东派出所,希望为已怀孕的儿媳办理户口迁入竹峰村的手续。按照常规流程,只需携带户口本、结婚证即可办理,但由于竹峰村原地址已不存在,这项业务无法正常受理。这让老陈焦急万分,“我儿媳已经怀孕了,生完孩子户口要怎么办?”面对老陈的焦虑,户籍民警黄丽娜立即安抚,并解释新生儿可正常申报落户,但夫妻投靠业务暂时无法办理。“我们一家人,就是要上在一个户口本上。”此后,村民多次向村干部和社区民警林建华反映问题,且另外几户人家的年轻人都即将结婚,解决新媳妇落户问题,成了大家共同的需求。
“这事如果不解决,只怕后面问题越来越多。”考虑到情况特殊,林建华和黄丽娜立即将情况向所领导反映。通过与户籍部门沟通,得知可通过设立集体户的方式,将村民户口登记在同一具有实体房屋的地址上。考虑到竹峰村是九龙村下属自然村,村部位于九龙村坑头,林建华与竹峰村村民沟通后,提议将户口落户至村部。然而,这一方案遭到坑头村村民的反对,户口落户地点再次陷入僵局。
为寻找合适的落户地址,林建华与村干部深入实地考察,发现村内唯一留存的宗祠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将集体户户籍地址设定在宗祠,此前并无先例,这一方案是否可行?
燕东派出所在了解到将户口落在宗祠符合竹峰村村民心理预期后,经与上级部门充分商议,最终确定将竹峰村村民的集体户口落户于宗祠。此后,户籍民警与乡政府、村干部紧密协作,一方面收集办理户口所需的各类材料,另一方面摸排各户分户需求和新媳妇落户情况。村干部完成信息收集工作后,社区民警逐户进行信息核实,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鉴于此前竹峰村标准二维码门牌号编号至12号,此次便将宗祠正式设为竹峰13号。门牌制作完成后,林建华专程前往宗祠进行定位、挂牌,并将相关信息拍照上传至户籍管理系统。
2月27日,竹峰村村民一起来到燕东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新户口。“这个户口本不同于以往集体户只有一个户主,而是和过去一样,一个小家庭确立一个户主,同一个户口上的成员均为亲属。”面对村民的疑虑,黄丽娜耐心解释道,为方便村民使用户口,此次采用“一户一主”的灵活管理模式,每户均拥有独立的户口本,且原有集体权益保持不变。
在新的户籍政策落实后,村民们的生活逐步回归正轨。3月12日,阿法家的儿媳小罗顺利落户;3月31日,阿祯家的儿媳小廖也成功完成落户手续。为表达对民警的感激,村民们精心制作了锦旗,这是警民鱼水情最生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