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岱顶派出所民警在索道排队处维持秩序,疏导游客有序下山。钱占东 摄
泰安泰山景区:向前一步 营造舒心环境
自2023年以来,泰山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面对不断攀升的客流量,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将工作重点融入泰山文旅发展整体布局,持续完善旅游警务模式,推动警力前置、服务前倾、举措前移,努力营造让游客安心、暖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警力前置织密防控网络
今年五一假期前,面对旅游高峰期间的巨大客流压力,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提前谋划、科学研判,制定了详细且灵活的警力部署方案。分局实行局领导包保制度,各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机关警力下沉,充实到派出所队伍中。
“请大家准备好身份证,排好队有序检票。”5月1日20时许,准备夜爬泰山的游客陆续来到泰山红门游客中心广场。在景区检票口,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红门派出所民警辅警与景区工作人员协同配合,认真做好安检工作,严防各类危险物品进入景区,从源头上保障游客安全。
假日期间,红门派出所加大巡逻防控密度和频次,与景区安保力量、景区义警等社会力量密切配合,以红门游客中心警务室为中心,采用“定点+流动”“步巡+车巡+无人机”的模式,对景区网红打卡点、人员密集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巡逻防控。工作中,民警耐心解答游客的各类咨询,及时帮助游客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让游客真切感受到“人在景中游、警在身边守”。
“警察同志,我们刚到景区附近,最近的停车场在哪儿?”“这边的停车场已经满了,您搜索一下‘泰山易停’小程序,就能查到最近的停车场。”5月2日10时许,“最小应急单元”执勤民警为游客指路。为有效应对大客流带来的各类警情和突发事件,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结合景区特点,积极优化旅游警务模式,整合警力资源,在主景区派出所新建5组由3名民警辅警编成的“最小应急单元”。在旅游旺季,“最小应急单元”充分发挥前哨作用,及时帮助游客找回遗失物品、寻找走失家人,现场快速调解涉旅纠纷,随时为游客提供问询、指路等贴心服务。
智慧警务实现动态预警
“各位游客,欢迎您来泰山旅游,泰山景区公安民警提醒您,进山严禁携带烟火,请配合做好开包检查工作。爬山途中靠右行走,请看管好个人财物,注意自身安全。”五一假期,泰山景区盘道上人头攒动,为防止拥堵,让游客有序游览,民警通过警用无人机搭载的喊话系统进行提醒,引导大家自觉遵守秩序。
此外,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还将警用无人机融入景区巡逻、服务游客等领域,为民警提醒喊话、寻人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面对持续大客流,泰山景区分局借助专业平台,动态掌握预约游客和进山游客数量,实时做好客流预判分析,根据客流量情况科学调配警力部署,及时向一线推送安保警力,实现动态预警、科学布警,切实做到“客来即知、警随客动”,为假日旅游保驾护航。
服务前倾推出暖心举措
小朋友走得太快与家人走散、物品遗忘在山顶人却已下山……这些警情都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为此,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充分发挥联勤联动机制,推出“爱心速递”服务举措,不断提高游客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假日期间一幕幕暖心故事在景区上演。
“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坐着,你的家长呢?”5月2日,正在观日出区域执勤的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岱顶派出所民警发现一名小男孩独自在路边哭泣。民警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原来小男孩与家人走散,找不到父母了。民警一边耐心安抚小男孩的情绪,一边通过景区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寻人信息,并询问小男孩家人的联系方式。经过努力,民警终于联系上了小男孩的父母,当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时,孩子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对民警的热心帮助连连道谢。
假日期间,岱顶派出所经常接到游客求助,游客下山后发现物品遗忘在山上,若让游客再上山取,一上一下需三四个小时,会给游客出游带来不便。为此,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推出“爱心速递”服务举措,在准备下山的游客中寻找“爱心志愿者”,与山下遗失物品的游客约定好时间、地点,让志愿者把物品“快递”下山,不影响游客的行程。
泰山登山路线较长,有时游客发生纠纷的地方离派出所很远。为此,泰安市公安局泰山景区分局在登山盘道沿线设置调解点,及时高效调解游客纠纷。此外,主景区派出所在盘道沿线、主要景点增设“流动调解工作站”,积极组织景区工作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经营业主成立多元调解队伍,配合派出所做好涉旅矛盾纠纷现场调处工作,对消费纠纷、服务纠纷、治安纠纷尽可能以调解为主,最大限度提高调解效率,降低对游客行程的影响。
(中国警察网记者孙楠、尹承龙)
德州: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德州,因黄河得名、因运河而兴。在这里,齐鲁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为保障群众平安游玩、尽兴而归,德州公安在市委、市政府和山东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做精做实旅游警务,高效推进智慧巡防、群防群治,深度落实多元共治、联勤联动,最大限度将警力部署到街面,努力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科技赋能 空地协同
五一假期,德州多个景区车流如织、人声鼎沸。闪烁的警灯、民警巡逻的身影穿梭在游客中间,维持现场秩序、耐心解答游客问询。
乐陵影视城作为热门影视剧的拍摄地,五一期间单日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为维护好景区秩序,给群众带来良好的出游体验,德州公安机关在乐陵影视城、齐河欧乐堡等重点旅游景区,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围绕旅游旺季社会治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救助服务等工作,全面升级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
5月1日,德州减河湿地公园花香四溢、游人如织。一辆执行地面巡逻任务的智能安保巡逻无人车在人群中穿梭,它搭载的警用无人机迅速飞向景区密林露营地,开展空中巡查任务。“B3区发现未熄灭的炭火,请就近警力处置。”警用无人车通过全景相机,瞬间识别明火位置并发出预警。百米外的巡逻组接收到警情信息后,立即前往现场劝导游客,整个过程高效流畅。
如何将有限的警力精准投放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德州公安构建起“空地一体”智能防控体系,实现视频监控一屏统管、一键调取,突发情况一体处置。
德州市公安局立足智慧公安建设,将警用智能安保巡逻机器人应用于日常警务工作,积极构建高效、灵活、可靠的空地协同警务巡逻体系,通过扁平指挥、显性用警、科学布警,最大限度地将警力部署到街头巷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群防群治 联勤联动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打造平安旅游环境的过程中,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
近年来,德州市公安局持续强化景区安保措施,指导景区在易拥挤、易摔倒、易落水等危险地段加装警示牌及防护设施,构建起以民警为骨干、景区保安为辅助、景区工作人员为补充的巡逻防范队伍,并派驻人员进驻重点景区监控室、安检岗,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5月3日,游客王先生在乐陵影视城游览时,突然发现随身携带的挎包不见了,包内装有重要合同文件和身份证件,一旦丢失将给公司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接到求助后,乐陵公安民警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联合景区巡逻防范队伍,经过近1个小时的搜寻,最终帮王先生找回挎包,包内物品完好无损。
为加强节日期间社会面巡防工作,全面护航假日经济,五一假期,德州公安机关日均投入警力4000余人次,联合保安、志愿者、网格员、救援队等队伍,针对性地将警力部署到城市广场、夜间商圈、车站周边和夜间大排档等人员密集、治安复杂的区域,科学规划巡逻路线,常态化强化巡逻守护。
德州公安还依托街面警务站和派出所,采用武装巡逻、徒步巡逻、亮灯巡逻等多种形式,提高夜间见警率、管事率,增强震慑力、控制力。围绕夜间消费热点区域以及夜市等夜间消费场景,德州公安在每日20时至次日凌晨2时等重点时段,增加巡逻频次,优化“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安全保障力度,保障夜市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靠前服务 即时响应
五一假期,在每一个群众需要的时刻,总有公安民警挺身而出,主动靠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5月1日,京台高速济南方向车流剧增。一辆小客车驾驶人突发急症,无法继续驾驶,车辆停靠在高速公路边,情况十分危急。德州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四大队民警辅警及时赶到现场,紧急将驾驶人送医,帮助其脱离危险。
5月4日,德州市公安局天衢新区分局民警辅警在景区执勤时,及时帮助群众找回丢失的手机,获得群众点赞。
一幕幕动人场景,让这个充满烟火气的五一假期,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为全力筑牢节日旅游安全防线,德州公安全面提升警情快速反应处置能力,进一步缩短接派警时间,提高接派警效率和处警效果。五一假期,德州公安机关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聚焦危险物品清查、行业场所督查、矛盾纠纷排查,先后排查化解各类重点矛盾纠纷800余起。
一件件惠民实事,一声声真诚感谢,是德州公安五一假期政务服务“不打烊”、惠企便民不停歇的生动写照。全市公安机关户籍窗口和车管所民警辅警坚守工作岗位,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公开预约电话,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为节日期间群众办理业务提供便利。
(中国警察网记者代文新)
5月1日,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特警在万平口海滨风景区通过警用无人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韩晓东 摄
日照:为阳光海岸打造坚实安全屏障
五月的黄海之滨,日照这座被阳光亲吻的城市正以美好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万平口海滨风景区、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刘家湾赶海园等景区游人如织,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五一假期,全市18处重点景区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200余万元,两项数据同比增长均超13%。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日照公安服务保障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阳光海岸·活力日照”城市品牌构筑起的坚实安全屏障。近年来,日照公安织就了一张立体化、智能化的平安防护网,将现代警务模式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为城市增添了一道最亮丽的平安底色,为外地游客带来安心、舒心的旅游体验,更为日照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提升游客出游体验
五一假期,日照刘家湾赶海园推出的“龙王献宝”蛤蜊大狂欢活动实力“出圈”,滩涂上迎来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部分游客沉浸在赶海的快乐体验中,不慎与家人走散,“警察同志,我的孩子不见了!”类似求助时有发生。
为让游客尽享海滨之旅,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涛雒派出所每日派出3个巡逻车组前往景区,会同警务助理随时接受游客咨询求助。5月4日,巡逻车组在刘家湾赶海园帮助找回走失儿童8名。
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泰安路派出所针对景区人流、车流增大的实际情况,在万平口海滨风景区和东夷小镇设立执勤点,组织社区民警下沉到景区,全力保障游客安全和旅游秩序。五一假期,全市公安机关联动快速处理涉旅纠纷310余起。
为给游客提供优质的出游体验,日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景区警务室、警务站作用,强化显性用警。在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联勤巡逻,全时运行10处街面警务站,17支快反机动队驻守街面、动中备勤。同时,加强对夜市、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周边的巡逻力度与频次,适时组织开展清查整治行动,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增强震慑力。五一假期,全市接报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27.9%。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4月24日,在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民俗旅游培训大会上,民警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向200余名经营者详细讲解如何合法规范经营。“这样的培训很实用,让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卧龙山街道张家台村经营渔家乐的孔令姿说。
为维护旅游秩序,助力旅游市场消费提振升级,日照公安立足主责主业,构建“三位一体”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源头治理。联合文旅部门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详细阐述招手揽客、缺斤短两、强买强卖及打架斗殴等破坏旅游秩序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宣传普及依法规范经营的法律条文,引导广大经营者遵法守法,共同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
——过程监管。按照“分时段、分区域、分重点”的原则,设定值守轮巡规则,开展视频巡防,加强与街面巡逻人员错位互补,实现巡逻网与防控网有机结合,依法严打严查拦车揽客、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违法犯罪行为。
——智慧管控。拓展“鲁通码”、电子身份证应用,优化民宿、网约房等新业态监管,健全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管理市级协作机制,细化落实远端分流、安全检查、秩序维护等现场安保措施。
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五一假期,日照全市旅馆及网约房、日租房接待住宿游客30.6万人,同比上升29.6%;市公安局接报涉旅诉求数同比下降23.08%。
改善旅游交通环境
5月2日上午,来自安徽的陈先生听到导航提示前往万平口海滨风景区的车辆已经饱和。按照交警发布的提示,他将车辆停入日照国际博览中心停车场,乘坐接驳车10分钟便到达景区。这种“远端分流+接驳转运”模式,有效解决了旅游高峰期的交通难题。
针对全市交通“热点集中、潮汐式强”的特点,日照公安交警部门对22处重点景区和文旅活动场地制定“一路一地一策”交通保障工作方案,多渠道引导分流。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国省道进出日照市区的车流量超65万辆次,同比增长8.7%,万平口旅客换乘中心停放车辆台次和车位平均周转率同比分别上升183.5%、62.7%。
为加强重点景区“微循环”,日照公安交警部门拓展“礼让外地车、远来都是客”的品牌效应,对因不熟悉路况发生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在提醒纠正后不予处罚。他们在景区道路、重要商圈等周边设置固定和临时执勤点230余处,在市区易拥堵的路口、路段,实行“最小作战单元”交通管控,同时利用警用无人机和铁骑全时开展“空地一体”巡控。五一假期,阳光海岸景区日均指挥疏导车辆12.8万辆次,联动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580余起,实现了“前置干预、未堵先疏”的效果。
(中国警察网记者柴黎、通讯员丁兆专、罗亚宁)
青岛市北:人在景中游 警在身边守
在风光旖旎的青岛,市北区的大鲍岛、登州路啤酒街、台东步行街,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风情和蓬勃的商业活力,吸引着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热闹繁华的背后,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创新推出“景中警、景中守、景中助、景中联”旅游警务模式,为游客打造安全、有序、舒适的畅游环境。
守护游客出行
踏入大鲍岛,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廊,这里曾是青岛的商业中心,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已成功转型为功能多元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旺季时,大鲍岛人潮如织,今年五一假期日均客流量高达20万人次。为应对大客流,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抽调180余名机关警力下沉一线,与即墨路派出所以及青鸾特巡队紧密配合,加大对重点区域的巡逻力度。
五一假期前,市北分局民警深入500余家商家店铺,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督促商家落实安保责任制度,并指导商家完成应急预案演练。“老板,假期游客多,一定要加强安全防范,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即墨路派出所民警梁锋耐心叮嘱商户。节日期间,民警在景区各处巡防,引导游客有序游玩;在街区内密切关注游客动态,及时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
同时,市北分局积极开展旅游安全宣传,在景区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单,向游客普及旅游安全和反诈知识,针对老人、儿童等群体专门设立便民服务点,提供医疗急救和饮水服务。五一假期,通过与景区的协同机制,民警帮助游客找回遗失物品30余件,寻回走失人员11人次,赢得游客赞誉。
防范化解风险
登州路啤酒街是青岛啤酒文化的标志性街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体验啤酒文化,但人流量大也给治安管理带来挑战。为此,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引入智慧警务,精准预判和快速处置各类治安隐患。
旅游高峰期,市北分局提前制定详细安保方案,在啤酒博物馆和啤酒街沿线设置固定执勤点和流动巡逻组,采用“步巡+车巡”方式,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民警积极发动群众力量,与街道、社区、商户建立紧密合作,通过定期召开治安联席会分析治安形势、共商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市北分局已举办十余场治安防范培训,100余家商户参与,有效提升了商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市北分局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20余次联合执法,整改安全隐患120余处。同时,通过设置30余个宣传栏、发放1.5万余份文明旅游手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优化营商环境
台东步行街拥有3000余家商家店铺,旅游旺季人流量日峰值超30万人次。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台东派出所依托旅游警务机制,采取多层次、多警种联动巡防策略,开展全天候联合巡防,结合车巡、步巡和拉网清查等方式,构建严密的巡逻防控网络。
此外,台东派出所不断优化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在户籍管理、身份证办理等业务上推行“立即办、当天办、网上办”,窗口业务办理平均时长缩短30%,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民警积极走访商家店铺,今年以来已走访1000余家次,处理300余起涉商纠纷,为商家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有力优化了营商环境。
(中国警察网记者扈晓阳、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