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筼筜湖像一条明澈的绿飘带,点缀在鹭岛中央。6月5日,环筼筜湖生态警务联盟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部门协作更紧密、执法联动更高效,迈出了福建公安新型生态警务的新步伐。
近年来,福建公安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全面实施新型生态警务,完善合成精准打击、群防群治联动、生态价值实现等机制,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以打促防,绘就“精准合成作战图”
4月12日,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成功破获一起集非法猎捕、出售、运输、收购于一体的全链条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打掉一个分工明确、层级分明的犯罪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7名。
针对生态资源领域违法犯罪链条长、层级多、危害大的特点,洛江分局实行“一案一专班”模式,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深入研判,深挖上下游犯罪链条,凝聚多警种合力,切实提升打击实效。
向合成要警力,向数字要战力。福建公安坚持以“昆仑”“清风”“护松”等专项行动为载体,全面深化省市县一体化合成作战机制,创新“无人机+”立体巡护模式,推进“雪亮工程”向重点生态点位拓展,有效提升生态警务的预警预防、精准打击能力。去年以来,福建公安涉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数同比下降28.95%,侦破率上升26.8%。
共保联治,绘就“生态保护共治图”
“经常能看到生态义警队巡逻,让我们安全感满满,九龙湖生态好了,旅游的人也多了。”近日,清流县沙芜乡九龙湖畔一农家乐老板赖先生对县公安局生态义警队竖起大拇指。
清流县公安局因地制宜探索“山林型”生态警务,在九龙湖等生态重点区位,精准布建生态警务驿站,牵头乡镇和村干部、护林员、河湖治安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生态义警队,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山护林、水面巡查、山林防火、普法宣传等工作。截至目前,清流县公安局共组建生态义警队13支,协助民警开展日常宣防活动200余次。
福建公安聚焦部门协同、警种联勤,着力构建生态领域共保联治模式,深化“林长+警长”工作机制,与林业部门构建联合办公、联合调度、联合指导、联合通报、联合考评的工作机制,有效促进执法司法协作,畅通行刑衔接渠道。同时,围绕环武夷山、沿闽江、厦门湾等生态重点区位,密切与生态环境、林业、检法等17家单位协作配合,逐步构建起跨部门、跨区域生态保护大联盟,实现信息共享更全面、警务协同更高效。去年9月至今,全省共建设生态警务驿站88个,排查安全隐患2.7万条。
助力发展,绘就“百姓共富新蓝图”
“多亏你们,今年生产才没耽误。”6月3日,家住古田县凤埔乡的陈老伯对古田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生态警务服务中心联络员魏丽梅表示感谢。
今年5月,魏丽梅在走访时了解到,陈老伯想要扩建菇棚,却在环保评估上犯了难。为此,魏丽梅发挥生态警务服务中心作用,将情况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帮助陈老伯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新的菇棚也顺利落地建成。
为推进生态富民,古田县公安局联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生态警务服务中心,通过召开联席会、走访企业等方式,破解食用菌产业发展难题。截至目前,中心已服务企业10余家,为食用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福建公安从强化打击整治、强化共保联治、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出服务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在重点生态企业,选派1000余名民警担任“助企警务专员”,普及生态环境领域法律知识,建立生态矛盾纠纷调解室,及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让生态保护融入生态价值转化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