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山头派出所民警带领村居警务助理走访辖区群众。李澄 摄
淄博山头派出所:铺就平安底色 描绘陶琉之乡“枫”景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山头镇是传承千年的陶瓷琉璃古窑集中地。近年来,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山头派出所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派出所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党建引领和基层基础以及群众工作,努力打造平安建设的桥头堡。
“打击+防范” 确保平安不出事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始终是山头派出所聚焦的工作目标。他们坚持打防结合、以打促防,紧盯盗窃、电诈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强化侦查、深度研判,去年以来破获各类案件17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9名,其中破获侵财类案件7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山头派出所辖区有两大网红景点:颜神古镇、陶琉大观园。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端午节期间,外地游客毛女士在游览陶琉大观园时,不慎将自己的小背包遗失,急忙赶到山头派出所求助。接警后,山头派出所值班民警一边耐心安抚毛女士情绪,一边开展调查工作,走访了100余家商户,终于找到了遗失的背包。毛女士回家后写一封感谢信寄到了山头派出所。
为保障游客安心游玩,山头派出所坚持每日“四巡防”,即车巡、步巡、视频巡、无人机巡,通过多种形式的巡防,各类街面违法犯罪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排查+化解” 实现矛盾不上交
在5月的一天早例会上,山头派出所负责人傅磊汇总前一日警情,得知一小区因开发商未及时提交申办材料,导致小区无法完成门牌号编制,几百名住户无法办理落户。了解情况后,社区民警联动户籍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助开发商完善申报材料,在多方通力协作下,小区完成了门牌号的编制工作,小区居民得以顺利落户。居民徐某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像这样的早例会,山头派出所每天都要开。涉及矛盾纠纷的警情第一时间通过智慧警务平台向社区警务队推送,高质效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到“事解”“心解”“气解”。同时,他们依托联动机制和警情直通机制,及时向山头街道办事处、博山区委政法委推送公安提示函与警示函,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到位。3年来,山头派出所共发送公安提示函、警示函89份,推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起。
山头派出所创新推行“山警码上办”微信小程序,村居工作人员、网格员、警务助理、重点企业相关负责人等群防群治力量摸排的矛盾纠纷、流动人口等情况,通过小程序及时推送给派出所民警,确保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他们搭建以社区民警辅警为核心,警务助理、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加强多元联控。同时,山头派出所深化“1+1+N”(1名社区民警+1名辅警+N名警务助理、网格员)网格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力争做到“人到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阵地+脚板” 完善服务不缺位
今年高考前夕,山头派出所户籍民警全天候在户籍窗口值班,随时为备考学子开具证明,守护学子安心应考。山头派出所以打造“零失误”户籍室为工作抓手,不断强化服务群众意识,充分落实预约、错时、延时等服务制度,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小事快办,今年以来,累计上门为群众办理身份证25次。
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山头派出所做好企业对接工作,协调帮助企业解难纾困。针对颜神古镇游客较多的情况,他们组成服务队,今年以来,先后出动警力70余人次,化解纠纷30余起,保证了景区秩序平安稳定。
(中国警察网记者柴黎,通讯员张艳、李澄)
5月29日,在警源融治中心,民警联合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等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矛盾纠纷调解。薛强 摄
邹平临池派出所:警源融治辟新径 多元联动息纷争
山东省邹平市临池镇与济南市章丘区、淄博市周村区交界,镇上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大,矛盾纠纷类警情多发。临池派出所依托邹平市公安局“臻邹到”警源融治模式,因地制宜创新推出“1+2+X”(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网格员、志愿者、律师队伍等多支社会力量)多元联调机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耕源头排查、整合多元力量、明晰职责分工,探索出一条“多元共治、专业调解”的新路子,形成“党委领导、公安牵头、多元协同、源头化解”的基层治理格局。
“110吗?俺村老李和老崔两家又吵起来了,这次闹得更厉害了,快来调解调解吧!”4月15日,临池派出所接到村民报警后,民警迅速到场展开调解。经询问得知,村民李某与崔某曾在4月9日因琐事发生口角,引发争执。这一次“硝烟再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临池派出所民警见现场难以调解,迅速上报,申请启动“1+2+X”多元联调机制。
临池镇综治中心接到情况推送后,马上组织各方力量协同处置: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固定证据、稳控局势,司法所同步介入,提供专业法律支撑,明确双方责任。随后,临池派出所“精伟解忧”工作室工作人员持续进行情绪安抚:“老李、老崔,咱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了,低头不见抬头见,老一辈们还都有交情,你们两家子又没仇没怨,就这么点事至于动手吗?晚辈们都看着呢。”派出所民警联系双方子女,进行“背靠背”沟通,以亲情力量助力调解工作。天健律师事务所律师耿迎晓以案释法,促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人民调解员发挥人熟地熟优势,缓解双方对立情绪。多方力量各展所长,形成“法理情”交融的调解合力。5月29日下午,在设在临池派出所的警源融治中心,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专职律师、人民调解员等齐聚一堂。经过近3个小时的坦诚沟通、“法理情”交融的疏导,双方终于打开心扉,积压已久的误会与怨气得以消融,李某与崔某最终握手言和,承诺不再发生纠纷,并当场签署和解协议。
“在出警现场针对事实清晰、争议不大、情绪可控的简易纠纷,我们会进行现场调解,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对于情况复杂、积怨较深、当事人情绪激烈或存在安全风险的矛盾纠纷,我们会将当事人引导至警源融治中心进行多元化解,专业处置。”临池派出所所长王学飞说。
自该机制运行以来,临池派出所现场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起,依托警源融治中心联合多方力量成功化解复杂纠纷17起。辖区警情数量、诉讼案件数量、信访数量实现“三下降”,辖区群众满意度、矛盾化解率、治理效能实现“三提升”。
(中国警察网记者郭飞、王学飞)
临沂刘店子派出所:“邻家义警”护平安 警民携手暖民心
在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河东分局刘店子派出所辖区,有一支由社区群众、志愿者组成的“邻家义警”队伍,他们用脚步守护家园,用爱心传递温暖,以“接地气、有温度”的方式融入基层治理,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生根发芽。
智慧警务构筑平安共同体
3月,刘店子派出所辖区内的3个村庄连续发生电动车电瓶被盗案件,正当民警全力攻坚时,“邻家义警”在巡逻中发现的线索,成为案件突破口。民警循线追击,仅用10天便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今年以来,这支佩戴红袖标的“邻家义警”队伍已提供破案线索10条。
今年以来,刘店子派出所组织的“邻家义警”已吸纳热心群众、网格员、老党员等24人加入队伍。每天清晨,统一配备巡逻电动车的义警们穿梭于村居街巷。“张婶家院门没关”“李大爷家附近有陌生人员出入……”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通过“邻家义警”微信群实时汇聚成基层治理大数据。
“我们建立智能巡更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巡逻打卡、智能化任务派发,实现义警力量精准调度。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义警本乡本土的优势,将防控触角延伸到自然村的各个角落,真正实现治安要素精准掌控。”刘店子派出所所长苏同文介绍说。今年以来,刘店子派出所辖区实现入室盗窃案件“零发案”,警民关系更加融洽,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贴心服务传递基层治理温度
“邻家义警”不仅是平安的守护者,更是流动的便民服务站。八湖镇坊上村义警李晓鹏的电动车后箱里,常年装着维修工具和待派快递。这个在村里经营修理店的青年,将自己的手机作为24小时在线的服务热线。
“王奶奶家的电饭煲修好了,李叔叔家的三轮车闸线更换了……”翻开李晓鹏的义警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28户孤寡老人的家电维护记录。他将每周三固定为“助老服务日”,带着工具箱主动上门为老人服务。农忙时节,有些村民顾不上收发快递,李晓鹏推出代收服务,让43户村民的快递包裹准时入户,村民称他是“会修电器的快递小哥”。
3月5日,坊上村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家中煤气罐没气了,无法生火烧饭。李晓鹏得知情况后,当即驾车往返20公里完成灌气。如今他手机里存着9位空巢老人的用气周期表,定期查看煤气罐是否需要灌气已成为他的习惯。村民们感慨:“‘红袖标’往门口一站,心里就踏实。”
警务工作从“管治安”向“服务群众”转变深化,警民连心桥通过无数义警传递暖意。从义务维修到代购代送,从应急救助到定期巡访,“邻家义警”的服务清单不断延展。据了解,今年以来,这支队伍已提供民生服务70次。
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邻家义警”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村警力不足的难题,更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
(中国警察网记者蔡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