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创新构建“三核并举、四维融合、五链闭环、六要素覆盖”的“三四五六”执法监督体系,解决执法顽疾,筑牢公平正义防线。
“三核”如同三把标尺,常态巡查校准执法准星,红黄蓝执法质量等级评定倒逼责任落实,信访联查直击顽疾病灶;“四维”就像“四重防线”,法制、督察、信访和各执法警种部门构建起立体监督网络;“五链”环环相扣,涵盖执法源头管控、动态巡查监督、问题查纠整改、责任倒查追究、执法质效考评全过程,让警情、人员、案件、物、场、卷执法“六要素”尽在掌握。
“我们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立体化执法监督体系,建立事前提醒、事中警示、督促整改、事后考评全流程闭环机制,以公安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烟台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涛说。
构建执法监督体系
“这起案件是故意伤害还是寻衅滋事,我有点拿不准,想提请集体议案后再走办案流程。”5月16日,芝罘分局世回尧派出所办案民警在派出所每日例会上就该案的争议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我们所每天的例会上,案件主办民警、法制副所长都会介绍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三类案件’发破案情况,对未处结的共同研究、调度,持续做好重点案件监督,切实提升执法质效。”世回尧派出所所长韩延刚介绍说。
针对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三类案件”,烟台市公安局将“三类案件”纳入“三四五六”执法监督体系,每天由专人对全市立案的“三类案件”进行全面巡查,每月组织法制尖兵开展解剖麻雀式抽查考评,倒逼基层规范执法。他们还出台《“三类案件”警情处置及案件办理工作规范》,将“三类案件”办理纳入常规培训,促进案件办理质效提升。
烟台市公安局党委以战略眼光构建“三四五六”执法监督体系,组建由主官挂帅的执法监督领导小组,整合执法监督职能,出台执法质量等级化评定方案,设立法治公安建设专班,让案件从接警的“第一秒”到结案的“最后一环”,都在执法监督体系下运行。
智慧赋能促效能提升
在烟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创新实验室,工程师正在调试即将上线的“法治AI监督助手”。这套系统能够覆盖接处警、受立案、强制措施、涉案财物处置、移送起诉、行政处罚等环节,当出现受立案不及时、强制措施超期解除、行政案件超期办理、取保候审案件超6个月未办结、二次退查未起诉等执法问题风险时,系统自动预警。
监督,要“质”,还要“效”,科技为烟台的执法监督工作提质增效插上了翅膀。在开发区分局金桥派出所,民警带着警务通手机到现场,30分钟内完成询问录像、拍照取证、罚单推送,七类“小案”办理周期缩短40%。烟台市公安局推广“简易行政案件速裁”App,操作简单易学:弹窗提示提问模板、语音引导取证步骤、证据自动上传云端,大大缩短了民警调查取证的时间,并且依托信息化手段保证了执法的全程留痕监督,实现了“法理情”与“时度效”的高度统一。
在芝罘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涉案财物登记工作实现智能化全流程办理,民警可随时进行线上智能评查。目前,烟台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已基本完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硬件建设,全市所有办案单位刑事案件和复杂敏感治安案件进中心办理率达到100%。
为从源头上做好非羁押人员的监管,烟台市公安局在部署开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研发智能系统,利用智能化手段消除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非羁押人员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实时监管。
优化奖惩激活争先动能
“近期,个别派出所出现受立案不及时问题……”5月14日,烟台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法制月会商会议,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伟直接点明问题,并明确整改时限。
烟台市公安局全力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落实惩戒作用,每日对“三类案件”巡查中问题多的单位进行点名通报,对执法质量排名靠后的红牌单位在全市月会商会议上通报批评,每季度总结巡查、核查及考评情况,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在严肃惩戒的同时,烟台市公安局大力发挥优秀引领作用,借助巡查考评结果通报制度,定期组织评选严格执法“十佳案例”,对执法质量优秀的蓝牌单位在全市月会商会议上通报表扬,全年获得蓝牌次数最多的前十名办案单位直接评为全市执法示范所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推动烟台公安正朝着“零复议、零诉讼、零投诉”的法治高地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