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针对“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网约车投送”类案件,创新打造反诈预警模型,推进“小广告”地推引流专项打击和行业联防机制建设,构建起“技术预警+专项打击+社会共治”涉诈资金转移立体化防控体系。截至目前,徐州市公安局已成功拦截取现类案件被骗现金4017万元,避免群众后续损失超1.5亿元。
创新模型 精准预警
4月24日15时许,徐州市反诈中心相关反诈预警模型提示:市民李某在多家银行网点累计取现64万元,且交易行为异常。徐州市反诈中心民警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20分钟的通话中,民警发现李某对资金用途表述含糊,多次提及投资理财,疑似遭遇诈骗。最终,李某在即将打车送走所取现金时被成功劝阻。
“当前诈骗团伙不断翻新作案手法,通过现金托运、购买黄金、购物卡变现等方式逃避资金追查和打击。”徐州市反诈中心副主任马士文告诉记者。针对这一形势,徐州市公安局创新打造反诈预警模型,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在超前预警和精准打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模型判定的高危数据实时推送,反诈中心通过电话回访、大数据研判等方式进一步甄别疑似受害人,并由辖区公安机关逐一见面核查。”徐州市反诈中心民警朱子昂介绍,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涉诈受害人,提前进行拦截,并可在“车手”(线下来取现金的嫌疑人)上门时,循线抓获上线涉诈嫌疑人,实现“预防+打击”双重效果。
据了解,相关反诈预警模型自2024年10月15日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取现类诈骗案件251起,助力抓获犯罪嫌疑人231名,徐州市取现类诈骗案件同比下降72.1%。
专项打击 净化环境
4月1日,徐州市公安局对涉非法小广告警情及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并组织专人对每日涉非法小广告警情进行汇总,围绕相关线索进行分析研判,成功打掉一个专门为诈骗团伙提供地推引流服务的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15名。
“不法分子线下发放、张贴印有涉诈App二维码的小广告,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城市形象和群众财产安全。”徐州市反诈中心案件中队中队长张海波介绍,通过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110警情等各类数据,建立“一案双查”机制,既打击前端贴码人员,又深挖幕后金主。
多警种联动,实施精准打击。徐州市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紧盯非法小广告地推引流类违法犯罪,开展专项行动,分析规律特点、研究作案手法,探索搭建非法小广告地推引流打击模型,成立由刑警牵头,治安、巡特警、法制等警种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对此类违法犯罪进行深入研判,发现各类线索2万余条。
针对违法犯罪人员集中的深夜或清晨时段,徐州市公安局组织社区民警辅警、巡特警,并发动城管、网格员、治保等力量,联合加强巡查。4月初,徐州市公安局组织警力对127名嫌疑人开展集中抓捕,查扣引流小卡片3万余张、非法小广告29万余张。
行业联防 源头堵截
近日,丰县货运司机王师傅接单时发现异常:发货人要求将密封包裹直接送至邻省某地,且反复强调“不准开箱检查”。王师傅立即反馈到“凤城前哨”微信群。
丰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迅速与王师傅联系见面并找到发货人,通过耐心讲解劝导,发货人意识到遭遇了刷单诈骗,最终4.5万元现金被成功拦截。
“该类案件中,受害人到银行取出现金或购买黄金后,嫌疑人会要求其打包进行伪装,然后指示受害人将打包物品交到嫌疑人下单的网约车司机手中投送至外地,以实现资金转移。”丰县公安局反诈中心主任王冰介绍,该局依托“凤城前哨”工作机制已连续拦截新型电信网络诈骗22起,避免了经济损失258万余元。
徐州市公安局梳理出本地此类案例中涉及的网约车司机所属平台公司,逐一进行约谈,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反诈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对于可疑线索,鼓励相关从业人员积极举报,协助公安机关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拦截群众被骗资金。
此外,徐州市公安局汇总研判162家金店、43家大型商超的异常消费信息和银行营业网点相关信息,通过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宣教结合等方式,构建“预警—拦截—阻断”全链条反诈体系,实现专线互通、实时分享,提升反诈工作效率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