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的秦大哥带着孩子到县城卖货。19时,他卖完货准备回家时,发现儿子不见了踪影,便心急如焚地报警求助。大英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了距离最近的坝子巷联勤警务站。警务站民警快速展开寻找并联系派出所调取路面监控。半小时后,民警在商业区一家饭店外找到了迷路的孩子。这是大英县公安局立足县域实际,通过“2+5+2”工作机制开展快速处置的一个缩影。
何为“2+5+2”工作机制?据介绍,去年10月,围绕大英县新老城区的治安形势特点,大英县公安局通过整合城区2个派出所、5个警务服务中心和2个联勤警务站资源,在县城区域构建起“派出所主导、警务中心支撑、联勤站兜底”的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将警力下沉、服务前移、治理升级,实现了治安防控“触角延伸”、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1月至6月中旬,县城区域处警时间平均缩短47%。
警格网格深度融合
今年3月下旬,唐某经营的理发店内总是漏水,有一次还漏在了顾客身上,严重影响了店铺正常经营。唐某便找到楼上住户鲁某,要求对方赔偿1000元,但鲁某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双方吵了十来天还是没有结果。刚刚从县公安局下沉社区的民警管艳得知这一情况后,分别与两人多次交流沟通,在4月9日将唐某和鲁某召集在一起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鲁某解决漏水问题并赔偿唐某300元损失。
如何将社区警务队做实做强,推动社区民警回归主业?盐井派出所和蓬莱派出所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服务跟着群众走”的原则,让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调解员组建“平安前哨”,支持退休干部、物业保安员、快递员等组成“平安义警”。多股力量构建起“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的工作合力,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碎片化难题。
服务群众快捷高效
“这次给孩子办理身份证,方便多了。以前要穿过整个城区,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开车要40分钟,孩子和我都得请假。这次我家老二办理身份证,就在家门口,十分方便,不耽误上班上学。”5月12日,家住蓬莱镇凉亭社区的居民张女士给上高二的孩子办理身份证时,深切感受到了大英公安服务群众的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英县公安局从去年下半年起,逐步在县城区建立5个职能各有侧重的警务服务中心。在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老城区,警务服务中心与联勤警务站合署办公,配置社区民警和特警力量,处置警情和调解纠纷。今年1月,警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始运行,截至6月中旬,共接待群众咨询及求助1600余次,处理电信网络诈骗信息121条、及时制止群众被骗金额超530万元,现场调解矛盾纠纷204次,办理户籍、居住证等各类业务1400余件。
合理配置警力资源
“‘2+5+2’联勤警务模式,将城区派出所、警务服务中心与联勤警务站深度融合,出警速度更快、警情处置更准,让我们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大英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联勤警务站以移动警务车为支点,根据治安态势灵活布置点位,既和派出所形成“圈层防控、网格联动”的立体化防控格局,又提高了见警率,兼顾了快反、设卡盘查、巡逻防控等职能,有效释放了警力资源的效能。
大英县公安局建立联勤警务站“2+N”警力配置轮换机制,由特警、派出所民警18名警力组成固定力量,机关各警种每月动态补充4名警力。民警在联勤警务站通过智能指挥系统与派出所同步接收警情,实现“指挥中心+警务站+派出所”三方联动,构建起“1、3、5分钟”快速反应圈,城区接处警平均时间由5至8分钟缩短至3分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