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通城,濠河碧波荡漾,市井巷陌尽欢颜……伴随着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捍卫食药安全、护佑民生福祉步履不停,一幅新时代“强富美高”画卷铺展在长江入海口。
去年以来,崇川分局紧扣服务民生、护航发展的主要任务,对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实施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打击,托举起广大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严打食品药品犯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南通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6月16日6时,崇川分局食药环侦大队副大队长蒋文杰带领队员在各个摊位前走走停停,查看食品保质期、存储状况,核验进货渠道。
针对经营店铺和流动摊点,崇川分局展开全量摸排,通过访、查、看、听等方式对渠道、供应商进行登记、核实和分析,实行登记建档、动态管理。今年以来,崇川分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共摸排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76家、流动摊点119家,开展夜市大排档、烧烤店等重点场所抽检工作6次,确保群众食品卫生安全。
护好“菜篮子”,更要守牢“药匣子”。崇川分局保持对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与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构建协同联动机制。他们坚持小案不小办,对药店未按处方药规定销售药品、销售过期药品等情况进行排查整治,发现线索全量查处,同时,严打未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非法销售伪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据了解,崇川公安还创新“行刑衔接”机制,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制定《崇川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期间,联合崇川区市场监管局成功破获一起案件,在2024年9月获评第三届全国食品安全执法十大稽查优秀典型案例。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崇川公安以“昆仑行动”为依托,构建“个案突破、类案攻坚、生态净化”三级治理体系,重点打击家纺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特色产业领域的违法犯罪。
今年1月,针对网购平台“网红爆款”售假现象,崇川公安从一个异常快递入手,历时4个月循线深挖,成功破获一起销售假冒品牌服饰案,查获假冒伪劣品牌服饰500余件,捣毁窝点5处。一个依托电商,覆盖生产、仓储、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售假网络被彻底摧毁。去年以来,崇川公安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11起,捣毁生产销售窝点11个,涉案金额6300余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隐蔽性大、取证难等特点,崇川分局联合检法、新闻出版等部门创新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共同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备忘录》,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由“事后兜底”向“超前保护”转变。
共筑生态安全屏障
长江岸线五山叠翠、江豚跃浪。为守护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崇川公安将生态警务融入社会治理,将打击矛头指向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今年以来,侦破生态领域刑事案件3起,成功办理本地首起跨区域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案。
机制的生命在于联动。崇川分局秉持“原生态+现代化”治理理念,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系统梳理《生态执法事项清单》和联动执法处置流程。特别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该局联合崇川区人民检察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通野生动物园建立生态修复补偿机制。今年以来,查获各类野生保护动物120余只,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4只,放生画眉鸟、棕头鸦雀等国家保护动物60余只,形成了“打击—救治—放生”的闭环管理。
“以前对禁捕法律了解不多,现在人人都是禁渔巡查员。”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泽生社区居民刘宇刚说。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折射出崇川公安生态宣传已经浸润民心。今年以来,崇川公安开展广场主题宣传、政策法律宣讲等活动8次,线上推送提示13条,同时开通线索征集平台,引导群众化身“生态侦探”,累计收到举报线索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