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一场“一呼百应”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一家商场举行。“商场东门发现可疑人员!”当日10时许,商场一名保安员通过对讲机报告了一条线索。保安员、保洁员、部分商户和辖区民警的对讲机同时收到呼叫。保安员拿起防暴器材向商场东门冲去,商户和保洁人员拿着扫把、锥形筒等物品先后赶到现场。在民警到达前,大家已成功牵制住嫌疑人。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去年以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推动上城区委、区政府构建党政主导、公安主推、部门合力、单位主体靠前、社会群众参与的“一呼百应”共治体系。该体系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具有社会共治全民响应、风险隐患未呼先应、应急处置有呼快应的立体化、实战化社会治安防控效能,进一步提升了城区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
社会共治全民响应
连日来,在上城区紫阳街道,楼道长、社区代表、退休老党员正通过“一呼百应”互联网共治平台,收集群众诉求、调处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他们作为“一呼百应”共治成员,先后收集、解决居民诉求320件,化解矛盾纠纷465起。辖区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2.5%。
如今,在上城区各大医院,保安员、纠纷调解员、医生、护工、警务室民警全部成为“一呼百应”共治成员;在各所学校,保安员、老师、家长志愿者纷纷加入“一呼百应”共治队伍;杭州东站的2000余名“东哥东姐”义警队员也是“一呼百应”共治体系的重要力量。
“上城区委、区政府将‘一呼百应’共治体系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并将其纳入‘最美红巷’建设。我们研究出台建设方案,明确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公安机关、共治单位、社会群众‘五方责任’,覆盖全区医院、学校、银行、商场等2872家单位、1.7万名保安员和11万名义警、志愿者,实现了从‘政府挑大梁’到‘全民齐参与’的转变。”上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林锋说。
风险隐患未呼先应
今年“五一”小长假,上城区湖滨步行街总人流量突破120万人次。其中5月2日晚,龙翔桥站地铁口瞬时人流量达2.5万人次。上城区分局依托大数据预警,提前启动应急预案,会同地铁、街道等部门开展分流管控和人员疏导。保安员、义警和周边商户等“一呼百应”共治力量积极响应,确保现场安全有序。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前端化解,这背后离不开大数据赋能和强有力的执行。在上城区分局大数据实战中心,民警实时对全区警情案情和社情民意开展研判、分析,精准发出预警指令和工作指引,赋能一线民警、“一呼百应”共治力量开展工作。
“我们深入推进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力推进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不断增强社会治安掌控力。”上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柴法良表示,“在护企安商、反诈宣防、服务群众、活动安保等方面加强预测预警,实现风险隐患‘未呼先应’。”
今年以来,上城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3.5%、电诈案损同比下降39.2%。同时,上城区分局依托“一呼百应”共治体系开展联动寻人,帮助1000余名走失老人、小孩和家人团聚。
应急处置有呼快应
去年5月5日,辖区一服装市场发生火情。现场监控显示,在火情发生26秒时,商户拿出对讲机呼叫;45秒时,保安员到场;3分钟内,大家一起将火扑灭;5分钟内,民警、消防人员到场进行后续处置。现场没有人员受伤。
火情成功处置,得益于上城区警方对“一呼百应”共治成员开展的专业培训。据了解,上城区已经先后组织开展了近千场各种场景的模拟对抗演练。去年以来,全区“一呼百应”共治力量先期处置突发火情、险情等公共安全事件1009起,警情联动处置效率提升62.5%,处置力量平均到场时间由8分钟缩短至1分钟。
针对重大警情,上城区分局推动专业力量快响快处,形成“30秒内发布指令、1分钟内视频同步、路面力量即时响应、首波力量5分钟内到场处置”的标准流程。上城区构建“一呼百应”共治体系以来,全区接触性侵财案件破案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嫌疑人1小时内抓捕率达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