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位于“三河”交汇处。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贯穿而过。淮安船闸和运东船闸全年放行货轮近14万艘,船舶通过量超3亿吨。
今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淮安分局紧扣水域特点,坚持“预防警务、主动警务”理念,致力打造智能化水域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水域治安秩序稳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精准设防 织密水域防控网络
淮安分局将水域治理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不断增强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实现全流域全时段常态化监管。
“淮安分局对辖区水域实施全时空感知、全流域设防。任何一艘船舶进入,我们都能够即时、全程掌握。”淮安分局水警大队大队长龚旭东说,淮安分局把水域防控纳入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局,结合“雪亮工程”建设,打造京杭运河水上公安检查站,全面汇聚各涉水单位的信息数据、感知设备和技防设施。同时,淮安分局升级人证核验、船舶快速安检等智能设施,实现对船舶、人员、物品等要素的智能查验、关联建档。
淮安分局深入推进涉水要素信息采集,健全完善船、人、港、桥梁、单位等基础信息动态采集维护机制,升级打造水上公安检查站等防控支点,制定水上公安检查站以及巡逻艇使用工作规范、水域巡逻勤务工作规范等,推动水域防控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数据赋能 搭建水域防控平台
走进淮安分局京杭运河水上公安检查站,“淮安公安蛟龙平台”指挥大屏映入眼帘。民警在电脑前可实时查看全区水域治安状况,24小时通过视频感知设备进行巡查监管。平台还能根据水域违法犯罪活动规律,对线索搜集、甄别、核查和侦查、取证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分析、发出预警。民警可据此及时处置,有效提升了水上违法犯罪的防控和打击质效。
“依托蛟龙平台,我们开发了视频巡查、人员核查、船舶识别、可视指挥调度、综合执法应用等8大功能模块和30余项子功能,实行全天候不间断值守。”淮安分局水警大队四级高级警长杨建敢介绍。
今年年初,淮安分局民警通过蛟龙平台预警,发现有人利用渔船、吸螺器在苏北灌溉总渠非法捕捞。民警循线侦查,快速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查扣非法渔获物9.6吨。
联合执法 提升水域治理成效
1月23日,淮安分局联合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开展“亮剑2025-破冰行动”联合执法活动,对辖区重点水域部位进行联合集中清查。行动共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1艘,清理收缴违规渔具60余套。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水域,单靠公安机关一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淮安分局副局长刘斌介绍,淮安区将水域综合管理体系纳入党政重点工程,全面整合公安、渔政、市场监管等涉水单位力量,建立京杭大运河、白马湖水域治安暨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实现水域纠纷联调联处、突发事件互援共处、突出问题联合整治、执法管理联动联勤良性互动。今年以来,相关单位共召开联席会议4次,研究解决疑难问题6个,开展联合执法7次,现场查处违法行为6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名。
此外,淮安分局还强化信息共享和线索摸排,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精、准、狠、快”查处团伙化、链条式、跨区域非法捕捞、收购、加工、销售长江流域野生鱼等行为。今年以来,淮安分局共查获移交涉渔行政案件线索16条,联合排查整治主要用于非法捕捞的“三无”船舶18艘,查处无证驾驶机动船舶案件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