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剪不开的纽带、割不断的血脉,是朴素的浪漫和一生的挂念。
2024年冬天,刚刚成立两年的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寻亲工作室准备搬迁,寻亲民警商朝阳和同事,还有志愿者们,将之前收到的360余面锦旗搬到院子里晾晒。
一面面绣着金色大字的锦旗在暖冬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铺满了整个操场。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团圆故事。截至今年6月19日,“和合”寻亲工作室已帮助728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收到群众赠送锦旗360余面。
去年冬天,商朝阳在晾晒锦旗时,讲述锦旗背后的寻亲故事。
“我每天都争分夺秒,只想快一步,再快一步,努力让世间不再有遗憾。”上万条寻亲诉求、日均100余条抖音私信……这位55岁的老民警,依然奋战在一线,只为让更多家庭实现团圆。
当警察,是想帮助更多的人
商朝阳,1970年出生,从警36年,“朝阳”是他外公给他取的名字,是希望他向阳而生,健康成长。
商朝阳崇拜外公。“我外公家在嵊州长乐镇,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那时候,镇上没通自来水,组织了民间救火队,外公当‘水枪手’,他总是愿意无条件地帮助别人。这对我影响特别大。”商朝阳梦想着将来也能像外公一样,帮助别人,让世界充满爱。
读小学时,商朝阳捡到一张支票,他没有丝毫犹豫,将支票交给了学校。那时的他或许还不明白这张支票的价值,但善良的种子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每次做了好事,自己心里感觉非常开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商朝阳感慨地说。
1988年,商朝阳通过社会招考,如愿成为一名警察。“我当时看了一部电影,警察一路追击,在飞机起飞前抓获歹徒。”他觉得,当警察很酷!
这么多年过去了。商朝阳说:“有的警察,可能会有很酷的瞬间,但是对于我而言,大部分时间,是在为更多的家庭牵肠挂肚。”
寻亲工作较为繁琐,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极大的耐心。每一个寻亲者在和他沟通时,内心几乎都充满着焦急和悲伤,这种负面情绪几乎每时每刻都冲击着商朝阳的内心,再加上一天要接听60余个电话、回复上百条消息,繁杂的信息消耗着他大量的精力,这经常让他备受煎熬。
不忘初心,让他坚持到现在。商朝阳说:“每次感觉困惑,我就想起我外公,想起自己从警的初心:帮助更多的人,很快我就调整好心态,继续向前。”
助寻亲,源自于一次触动
在商朝阳没有成为寻亲民警前,有一起案件让他印象深刻。1991年,商朝阳当时在上东派出所(现金庭派出所)工作,在全所的共同努力下,侦破了一起外省的拐卖妇女案。在送这些被拐卖女孩回原籍地时,一路上商朝阳非常感慨:如果这些女孩没有被解救,孤立无援,她们的人生又会怎么样?
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当时深受触动的商朝阳没有想到,自己未来将会和寻亲结下不解之缘。
从那以后,商朝阳开始关注寻亲。一次偶然的机会,商朝阳加入了几个嵊州寻亲群,他经常给群里的寻亲者发送一些鼓励和祝福的文字。“当时还在群内帮助了三个网友,帮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很有成就感!”商朝阳说。
2011年,商朝阳从三江派出所调到嵊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这里成为他走上寻亲公益之路的重要转折点。情指中心作为接警平台,经常接收到老百姓的各种诉求。在处理各类报警求助时,寻亲咨询不断涌入,商朝阳逐渐深入寻亲圈子,开始主动帮助更多人寻找亲人。
“那时候只能靠人力走访。”商朝阳回忆,最初的寻亲全靠拿着寻亲者的照片走街串巷,观察村民面容的相似点,再比对相似信息,建议去做亲子鉴定。
2021年1月,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
2022年5月,为了能让更多失散的家庭重聚,嵊州市公安局成立“和合”寻亲工作室,商朝阳成为专职寻亲民警。
2023年,浙江省公安厅成立“团圆联盟”,同年6月,“和合”寻亲工作室入选浙江省首批“团圆联盟”单位,该工作室已成为嵊州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一块“金字招牌”。
并非科班出身的商朝阳积极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遗传学知识和DNA技术,通过与寻亲者耐心细致的沟通,努力克服信息不全、时间久远等困难,兢兢业业地开展寻亲工作。
聚合力,寻亲数字从0到728
今年6月17日下午,在绍兴市滨海新区福海村村口,陆家三兄弟翘首以盼亲弟弟回家。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等待了整整52年。当从山东省滕州市赶来的梁先生出现在村口时,三兄弟热泪盈眶,紧紧地抱住失散半个世纪的亲人。五十余载的团圆之路,此刻终于抵达终点。
去年4月,陆家兄弟来到“和合”寻亲工作室寻求帮助,希望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商朝阳在采集完陆家兄弟血样后,通过DNA比对和调查走访,确定了山东省滕州市的梁先生就是陆家失散多年的弟弟。由于路途遥远,商朝阳通过当地志愿者联系上梁先生,并将他带回了绍兴市。
随着寻亲求助人数的增加,商朝阳发现,有时候依靠公安单打独斗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为提高寻亲效率,商朝阳广泛发动村社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在全市组建起272支村级寻亲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帮助寻亲。“寻亲志愿者熟悉当地情况,往往能发现线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朝阳说。此外,有235户受助家庭在商朝阳的感召下也加入寻亲志愿者团队,不少寻亲志愿者还帮助当地社区民警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汇聚起强大的群防群治力量。据了解,由商朝阳组织发动的“浙里回家”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了2025年绍兴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商朝阳决定利用抖音平台寻亲,扩大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抖音平台,商朝阳有69万多名粉丝,获得网友点赞超过1900万人次。
就在记者采访时,6月19日15时51分,商朝阳发布一条视频:“喜报第728例,恭喜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高先生找到了在浙江省永嘉县的女儿。”商朝阳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寻亲信息,单条视频最高点击量破千万次。
寻亲数字从0到728,这种“线上扩散+线下核实”的寻亲模式,让寻亲效率呈几何级增长。商朝阳将工作室经验推广至全省,并联合山东、河南等地建立警务协作关系,构建起一张全国的寻亲网络。
近日,商朝阳(左)和寻亲对象一起进行线上寻亲。
2023年5月,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寻亲工作室成立一周年暨第二届“‘团圆’行动,让爱回家”集体寻亲大会在嵊州市文化广场举行。
大会上,一位母亲拥抱着失散的儿子激动地说:“妈找了你40年!”看到这一幕,商朝阳感慨地说:“我们做的不仅是一项项单纯的工作,而是在拯救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也是在努力重启一个个有爱的人生。”
“我不敢停,也不能停,我觉得停一停都有愧于那些寻亲群众。”商朝阳说。他的笔记本扉页工整地写着几个大字:昼无为,夜难寐。——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停下寻亲的脚步。
不停歇,只为每一个团圆时刻
每一次寻亲,都是一场克服困难与时间的赛跑,而商朝阳始终坚持不懈,只为看到那团圆的幸福笑容。
2023年1月,来自浙江省诸暨市的宣先生找到商朝阳,希望帮自己96岁的母亲寻找姐姐。这位老母亲只隐约记得自己原名叫做“傅晓春”,有个姐姐叫“傅春娣”。上个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的战火波及杭州,她在兵荒马乱中与姐姐走散,从此四处漂泊,最后定居诸暨。了解情况后,商朝阳立即进行血样采集,但由于年代久远、信息有限,寻亲对象和范围始终无法确定。“在科技手段无法解决问题时,只有依靠最原始的人力走访。”商朝阳说。他走访排查8个多月的时间,成功将这位老母亲故乡确定在余姚市沿溪村。虽然父辈与熟悉的亲人早已故去,但家乡的房屋依然保存了下来。2023年9月10日,这位老母亲回到故乡,姐姐早已离世,姐姐的儿子出来迎接,一家人终于实现团圆梦。这也是工作室成立以来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寻亲。
商朝阳打造了一支以刑侦、治安等警种为支撑,民政、卫健等9大部门协同的专业寻亲团队,并创新推出力量融合、阵地整合、人技结合、多跨联合、宣传聚合的“五合一”寻亲工作法,上线推广“浙里回家”寻亲平台,构建起立体化一站式的寻亲服务矩阵。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他们就成功完成了100余例寻亲案例,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个失散家庭在工作室的帮助下实现团圆。
今年3月,商朝阳和同事前往宁波市见证了一场隆重的团圆仪式。从村口到寻亲家庭,一路上鞭炮、彩带、鲜花不断,家门口铺上了红地毯,乡亲们吹着唢呐,整个村子洋溢着团圆的喜悦气氛。当家中长辈见到失散的晚辈时,老泪纵横地说:“我今天一大早就去陵园看了你过世的父母,告诉他们这个喜讯。”慎终追远的孝道文化,传递出寻亲团圆不单单是亲人之间距离的缩减,更是血脉的凝聚、文化的传承以及情感的交融。
今年3月28日,与亲人失散40多年的王先生在宁波市认亲后,向商朝阳表示感谢。
在绍兴市,寻亲成功的家庭常以吃汤圆的方式庆祝,寓意“团团圆圆”。“和合”寻亲工作室一次次送亲返乡团圆时,往往会收到村民自发送来的鸡蛋、年糕——这是带着泥土气息的质朴感谢。“寻亲团圆意义非凡,我们每到一个地方认亲,群众都非常热情,警民关系在‘团圆’行动中更加和谐、更加紧密,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商朝阳说。
感人瞬间在认亲时屡见不鲜,商朝阳虽经历过许多,但也经常会在现场热泪盈眶。“我泪点比较低,有时候在电视剧里看到英雄的事迹,也会流泪。”商朝阳说。
善良的人总是更容易共情。2024年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被拐卖了33年的张先生走上了回家的路。即将见到亲生父母,他略显紧张和焦虑。这一幕被细腻的商朝阳看到,他牵起张先生的手,大踏步地向前走,这一举动感动了认亲现场所有的人。
今年春节期间,商朝阳一如既往地回访了几个寻亲团圆的家庭,在视频电话里向他们表达了祝福和问候,“见证这些团圆时刻,我打心底里高兴和欣慰,感觉付出什么都值!”
传大爱,家人是坚实后盾
“寻亲不仅是找一个人,更是找回一段历史、一份亲情,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来自何处。”商朝阳说。
寻亲路上,商朝阳不仅有志愿者和同事,更有家人的支持和陪伴。
2010年,双胞胎儿子出生,这让商朝阳的生活更加忙碌,也让他对团圆有了更深的感悟。
商朝阳带着两个儿子从小就参与寻亲活动,让他们感受这份温暖与责任。在嵊州市鹿山街道碧溪村的一次认亲活动中,13岁的双胞胎儿子第一次目睹了失散多年的亲人相拥而泣的场景,孩子们或许还不能理解寻亲工作的意义,但那份被珍视的亲情、帮助他人的爱心,已悄然在他们心中萌芽、生长。
爱,总是感到亏欠。两个孩子喜欢爸爸,会在作文里写道:“爸爸是帮别人找家的超人。”商朝阳则坦言:“平时工作太忙,几乎没有好好陪伴过两个儿子。”
商朝阳的手机通讯录里有1.3万名寻亲者,每个头像背后都是一个待解的谜团。他夫人笑着说:“商朝阳跟手机更亲,比儿子还亲。”
随着对寻亲工作的了解,商朝阳的妻子从过去的不理解变为主动加入,成为寻亲团队的一员。空闲时间,她会主动来到寻亲工作室帮忙。在外出认亲和走访时,她会做好后勤工作,忙着送饭送水。“现在我们全家人拧成一股绳,都在一起寻亲。”商朝阳妻子自豪地说。
商朝阳的外甥小阳,现在也成为“和合”寻亲工作室的志愿者,他总会在星期天赶去帮忙。还有已经退休的黄先生,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工作室,认真地拆快递、处理寻亲线索。
商朝阳说,这些团队工作人员就如同自己的家人。在帮人寻亲时,他们充满了干劲。如今,还不断有志愿者加入,承担了整理资料、走访问询等工作,寻亲团队力量越来越强大。
在工作室里,来求助的人络绎不绝,工作人员都会热情礼貌接待。“我经常告诉大家,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寻亲者,要想帮助别人团圆,首先我们自己得充满爱,有爱才能团圆。”商朝阳表示。
在嵊州的大街小巷,商朝阳总是行色匆匆,而随身的背包里永远装着采血卡和寻亲资料。商朝阳从未停下脚步,在他看来,每一个寻亲电话都是一颗等待归位的星星,而他愿做那个举着火把的引路人。如今,“和合”寻亲工作室已成为嵊州市乃至浙江省的一张“金名片”,正指引着无数寻亲者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