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江苏扬州,网红打卡地、“最美渔村”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过去‘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冲突’,到如今‘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沿湖村警务室可是功不可没。”提到沿湖村两年多来治安状况的变化,全国劳动模范、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竖起了大拇指。
守护平安——
构建“物防+人防+技防”一体化巡防新模式
沿湖村地处邵伯湖西岸,紧邻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行政村。
“这里四面环水,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十几公里。从前民警进村办案得靠摆渡,即使是后来通了路,从最近的方巷派出所赶到村里也需要半个多小时。”刘德宝介绍。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地服务群众,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推动警务前移,2021年,沿湖村警务室应运而生。
如今的沿湖村,是扬州最平安的地方之一。进每一户家门、巡每一米湖岸线、走村里每一个角落,是沿湖村警务室民警辅警的工作日常。
“沿湖村村民都是上岸渔民,过去漂泊在湖上以捕鱼为生,法律意识淡薄。传统的分发宣传资料、拉横幅等宣传方式在这里‘水土不服’。”方巷派出所教导员周飞介绍,为此,警务室结合实际,用村民喜闻乐见的舞蹈、小品等,将法律知识、防诈骗等安全常识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结合走村入户、面对面交流、网格群及时通报常见案例等方式,让群众了解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提升防范意识。
在警务室民警辅警的努力下,近两年,沿湖村实现了可防性案件“零发案”、电诈案件“零发案”,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村”。
沿湖村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湖岸线长达24公里,湿地面积近2000亩。共护水清鱼欢,守好鸟类家园,同样是沿湖村警务室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有时间,警务室民警王浩便会和同事一起带领由退捕渔民组成的“护渔队”开展巡逻,及时发现并抓获非法捕捞者、清理地笼和捕鸟网、收集水上垃圾和漂浮物、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去年以来,警务室民警辅警共开展生态保护宣讲30余次,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张贴各类宣传标语50余条。警务室与渔政部门联防联控,让传统的人力巡护转变为“物防+人防+技防”一体化巡防新模式,严密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化解矛盾——
事前排查、事中化解、事后回访,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解决在小
如今在沿湖村,“喊警察来评理”已成为村民们碰到矛盾纠纷时的第一选择。
今年除夕前一天,一户村民家发生矛盾纠纷,从外地回来的弟弟酒后与兄嫂发生口角,眼看就要动手,哥哥打电话给警务室民警。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与村干部一起进行调解。一番劝说下来,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沿湖村警务室一建立,民警辅警就立即开展走村入户,在与村民“拉家常”的过程中,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民警辅警会同村干部及时介入,对当事人进行普法宣传、劝说调解。调解完毕后,定期对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确保“事了人和”。
同时,警务室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利用农闲、雨天、晚上等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交流活动,组织村民学习法律知识,引导村民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警务室建立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交流活动3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50余起。
助力振兴——
打造渔家乐管理、民宿管理、社会面智能化管理“三管模式”
在警务室的值班室内,民警王浩点击挂在墙上的大屏幕,进入沿湖村居民数字化管理系统,渔家乐、民宿、社会面等信息依次可视化呈现于眼前。
“我们将村里的商户全部纳入管理服务范围,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定期上门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配合地面巡查,利用无人机进行实时巡航,实现‘无缝覆盖’,为游客带来立体式安全保障。”王浩介绍。
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退渔上岸后的沿湖村以邵伯湖美景、渔家美食为名片,发展乡村旅游,引来八方游客。沿湖村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游客越来越多,涉旅警情也随之多了起来。
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助力乡村振兴,警务室结合渔村实际,立足景区需求,依托居民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造渔家乐管理、民宿管理、社会面智能化管理“三管模式”。
寻找走失儿童、帮忙寻找失物、调解矛盾纠纷、在人群密集处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旅游高峰期,那抹藏蓝色的身影总是人群中最忙碌的。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警务室建立以来,沿湖村始终保持安全事故“零发生”、涉旅矛盾纠纷“零上交”、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双提升”。
夕阳西下,三三两两的渔船载着游客悠然穿梭于荷叶间,与晚霞相映成趣,岸边的垂柳伴着晚风轻轻摇曳,宛如一幅宁静祥和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