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野塘看着水浅,实际底下有暗流!”5月16日,江西省南昌外国语九里象湖城学校校门外,南昌县公安局昌南新城派出所民警手持扩音器,向学生及家长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
作为赣江沿岸的水域大县,南昌县辖区内河渠纵横、水网交织。为进一步织密防溺水防护网,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南昌县公安局以人防教育、物防设施、技防手段为支点,将安全屏障从岸边延伸至云端,夯实青少年暑期防溺水安全堤坝。
高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即便是游泳好手,在陌生水域也可能遭遇抽筋、暗流等突发状况,所以千万不要盲目下水施救!”6月13日,幽兰镇流芳村村委会活动室内,救生圈、人体模型等道具一字排开,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跟着幽兰派出所民警演练溺水求救、竹竿救援。
为切实提高青少年的防溺水意识和能力,每年4月至10月,南昌县公安局深入推进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他们组织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定时上课,通过模拟溺水救援、心肺复苏实操等互动环节,让学生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南昌县公安局组织社区民警走村入户,在各村村民委员会开设防溺水流动课堂,讲解防溺水知识。同时,他们通过警格网络微信群、微信朋友圈高频推送防溺水相关信息,让学生和家长同上一堂防溺水课。今年以来,南昌县公安局累计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320余场次,转发防溺水信息1.1万余条,覆盖全县126所中小学校。
全面提升现场处置能力
“这根救援杆晒裂了,得尽快更换。”6月6日,向塘派出所民警刘兴建和同事沿着二干渠,逐一检查防溺水设施。二干渠是赣抚平原灌区的重要水源。由于渠壁湿滑、水流湍急,加上途经多个乡镇,这里一直是南昌县的重点防溺水区域。
今年开始,南昌县公安局在原有的警示牌、救生圈、救援杆、救生绳“四个一”设施基础上新增第“五个一”:一个高音防水口哨。“部分多人溺水事故是有儿童溺水后,同行的小孩盲目下水施救导致。遇到紧急情况时,哨声比喊叫传得更远,能更快引起附近成年人注意,争取救援的黄金时间。”南昌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一中队指导员袁修刚介绍。
此外,南昌县23个派出所处警车辆均配齐了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装备,并定期组织举办溺水施救警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民警辅警溺水事故现场处置能力。截至6月底,全县1826处危险水域已实现防溺水“五个一”设施全覆盖。
广泛使用智能设备
5月16日,南昌县公安局无人机中队民警在赣江昌南外滩公园,使用警用无人机在沿线河岸例行开展防溺水巡查。“水域危险,请迅速上岸!”只见无人机直接悬停在两名正在戏水的少年上方。通过高音喇叭喊话劝阻,两名少年很快上岸离开。
为弥补传统人工巡查的短板,南昌县公安局积极探索科技赋能防溺水工作路径,采用“无人机+警力”的方式,构建地空协同、人机配合的宣传巡护体系,通过使用无人机快速实现了重点水域巡查有效覆盖,对远处游玩者进行劝阻。
同时,南昌县公安局牵头推动全县15个乡镇(街道、管理处)在危险水域安装了269套智能防溺水设施。这些设施具备智能巡查、电子围栏预警、远程喊话、制止劝离等功能,系统发现涉水警情第一时间推送至属地派出所及乡镇干部。各属地派出所成立由“民警辅警+乡镇干部+村居网格员”组成的专业防溺水巡防队伍,在重点时段,对辖区易溺水重点区域、易下河游泳区域进行巡逻,及时劝离私自下水游泳或在水域周边玩耍的青少年,最大限度降低青少年溺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