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警察同志,没想到这么快就追回了被盗财物!”日前,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轮台镇安居小区的李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原来,李先生停放在小区的轿车遭遇“拉车门”盗窃。案发后,轮台县公安局依托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迅速启动合成作战机制,仅用4小时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成功追回全部被盗财物。
近年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安机关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科技与警务深度融合,通过合成作战打破警种壁垒、数智反诈筑牢安全防线、科技装备赋能勘查工作、机制创新培育专业人才,实现侦查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转型。
合成作战释放聚变效应
“中国工商银行巴州分行营业部发现异常转账,请求联动处置!”3月11日,一则紧急通报打破了塔里木公安局侦查中心的平静。刑侦、经侦等多警种即时响应,同步联动银行,20分钟内完成涉案账户冻结与上门劝阻,成功为群众马先生挽回损失125万元。
面对辖区地域辽阔、传统侦查模式受限的难题,巴州公安机关建成814平方米的侦查中心,组织刑侦、经侦、禁毒等警种的15名警力24小时轮值,形成“多警种合署、全要素联动”的实战格局。该中心创新构建“四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指挥调度、情报搜集、分析研判、侦查打击),打通多维度网络壁垒,实现“远程指挥案件侦查、现场勘查、统一抓捕”的全流程智能化运作。
今年以来,巴州公安侦查中心通过远程指导完成60余起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破获命案7起;分析研判线索1600余条,成功转化42起案件,抓获嫌疑人50余名。“过去跨警种协作需要层层审批,现在通过中心平台一键调度,真正实现了‘一警牵动全警、全警支撑一警’。”巴州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彭伟延感慨道,警力“1+1>2”的效能跃升,让合成作战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破案力。
数智铸盾筑牢反诈防线
3月15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张女士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正要转账时,“慧眼识诈”App弹窗预警,派出所民警同步上门劝阻,为她避免了128万元损失。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巴州公安机关自主研发“慧眼识诈”App,与智慧侦查打击平台深度融合,构建“宣传—预警—拦截—打击”全链条闭环。同时,同步打造“警察小店”“反诈超市”等实体宣传阵地,组建上门劝阻“小分队”。今年以来,全州电诈案件数同比下降34.9%,累计拦截涉诈电话56.1万余个、短信133万条,预警高风险行为800余次,为群众挽回损失5000万余元。
“科技让反诈从‘事后止损’转向‘事前拦截’。”反诈民警王少龙向记者展示着后台数据,“过去我们追着案子跑,现在围着数据转,劝阻成功率提升了40%以上。”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变,正是数据赋能侦查的核心价值所在。
装备升级破解侦查瓶颈
“23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当命案积案嫌疑人尹某被抓获时,民警张恒军看着手中的仪器感慨不已。该仪器从历史现场遗留的微量物证中精准提取生物痕迹,结合大数据比对锁定真凶,一起沉积多年的悬案终于告破。
“以前勘查靠经验,现在勘查还要加上科技的助力。”民警胡佳指着实验室里的新型设备说道。巴州公安机关聚焦实战化需求,针对性引进高科技勘查设备,有效弥补了传统勘查中物证提取不全、生物信息易污染等不足,推动侦查工作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型。今年以来,巴州公安机关依托科技手段破获20年以上命案积案2起、现行命案8起,为非正常死亡案定性提供关键证据,让科技强警成为侦破疑难案件的“核心密码”。
创新机制育才强基固本
现代化侦查体系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机制“硬支撑”与人才“活水源”。巴州公安机关锚定“流程闭环、线索智能、人才复合”目标,积极构建长效保障体系。
流程管理上,巴州公安机关依托相关平台实现案件办理全流程线上化、节点可视化,办案周期平均缩短28%;线索研判中,依托相关技术实现线索自动标签、智能关联,线索转化破案率提升35%;人才培育方面,启动“警营菁英培育计划”,选派50余名骨干赴先进地区跟班学习,成立“刘龙法医工作室”“范平涛反诈攻坚组”等特色团队。目前,巴州公安机关“侦查+科技”双优人才占比已提升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