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平桥街面警务站迎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神里带着一丝茫然与焦急。她向值班民警求助说:“我……我找不到家了……”
民警立即上前搀扶老人至休息区,并为她递上水,待老人情绪平稳后,开始细致询问相关信息。然而,老人能提供的线索十分有限,仅能说出“北十二道街”这一信息。民警立即向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报告,并驾驶警车护送老人前往北十二道街。
到达目的地后,老人久久环顾着四周,她指着一栋居民楼,声音带着确认后的欣喜:“那就是我住的单元。”
民警随即搀扶老人走进小区,直到亲眼确认老人安全踏入家门后,才放心地离开。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民警在后续整理记录台账时,一个令人心头一热的发现浮现出来:这位老人是警务站的“老熟人”了。记录清晰显示:5月3日,老人在承德广场街面警务站门口徘徊,经民警询问得知迷路,已与其女儿联系并将其平安送回家;6月14日,老人找不到家到警务站求助,永泰城街面警务站民警护送其回家;6月25日,老人迷失方向,太平桥街面警务站民警驾驶警车送老人回家。
民警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便拨通了另外两个警务站民警的电话,想要了解更多的情况。
电话那头,同事的话语揭开了谜底:老人今年81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随后,民警又联系上老人的女儿,她的女儿在电话中,声音里交织着疲惫、歉意,但更多的是感激。“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我母亲的病是间歇性的,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那天,我实在有急事脱不开身,想着时间不长,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一转身的工夫,她又走丢了。”
女儿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平复情绪,再开口时,那份情感变得异常坚定而温暖:“我告诉母亲‘您记住了,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记不记得家,只要看到民警,您就过去,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她真的记住了。”
“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从老人女儿口中,一遍遍、郑重地传递给了母亲,最终沉淀为老人潜意识里最牢固的依靠。这不仅是一句叮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是对“人民警察”这四个字最朴素的信任。
于是,才有了短短一个多月内的三次迷途,三个不同的街角,三次相同的身影。承德广场、永泰城、太平桥……不同的警务站、不同的民警,却用同样的耐心、同样的守护,为这位迷失在岁月迷宫里的老人,一次次点亮归家的灯,铺就名叫“平安”的路。民警们的每一次倾听、每一次搀扶护送、每一次安全送达,都是对这声“无条件信任”的庄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