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GDP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813.6亿元,增速6.1%,位居苏南第一。近年来,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精准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今年以来,常州交警重拳整治交通顽疾,辖区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7.2%,交通健康指数连续7年保持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为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安全保障。
今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保安全、保畅通、促发展”为目标,聚焦难点痛点,重拳整治交通顽疾,提升出行服务品质,通过系统治理、科技赋能、共建共治,全力打造“安全、畅通、文明、智慧”的城市“畅行工程”,辖区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7.2%。
“靶向攻坚”破解交通“老大难”
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常州市交管部门创新实施“三指定”工作法:指定时间、指定路口、指定违法类型开展专项整治。
“我们在全市70个重点示范路口设立监测点,日均投入警力300余人次,累计查处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36.4万起。”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黄庆辉介绍,他们通过建立“违法提醒+上门教育”机制,发送提醒短信11.5万条,对2129名多次违法人员开展上门宣教。日前,在江苏省公安厅组织的暗访检查中,常州市非机动车骑行人头盔佩戴率达92.3%,交通参与者守法率达95.6%,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前三名。
为破解“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常州市交管部门联合城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一方面扩大严管范围,新增严管路段56条、69.4公里;另一方面创新执法方式,建立“短信提醒+电话劝离+依法处罚”的阶梯式执法模式,累计查处违停行为76.5万起。在人行道管理方面,他们推行“城管取证、交警处罚”的联动机制,及时查处违停行为,有效规范了人行道停车秩序。
与此同时,常州市交管部门持续开展“畅安”“静音”等系列专项整治,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常州市交管部门共查处酒后驾驶行为3276起,同比上升12.5%,查处疲劳驾驶违法行为1034起,查处分心驾驶、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15.9万起。针对“飙车炸街”问题,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违法车辆,先后查获相关违法行为790起,相关警情数同比下降43.2%。
“绣花功夫”提升出行“舒适度”
常州市交管部门创新实施“由直变弯、由线到网、三绿一红”的绿波带优化方案,对长江路、中吴大道等9条主干道进行系统优化,平均通行效率提升21.2%。
“我们采用‘一点一策’方式,综合运用潮汐车道、智能诱导等技术手段,完成11处交通堵点治理。”常州市交警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丁捷介绍,他们在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提效提质案例评选中,共有6个案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五,并在13个评选类型中斩获3项第一。
针对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等重点工程带来的交通压力,常州市交管部门创新实施“三图一表”工作法,即绘制施工示意图、小区分布图、绕行路线图和交通影响评估表。今年以来,累计向高频通行车辆发送绕行提示短信12.8万条,中心城区拥堵指数环比下降4.5%,施工路段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28.3%。
“我们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编制常州主城区城市规划设计导则,统一规范交通设施设置标准。”黄庆辉介绍,通过开展“啄木鸟”专项行动,累计排查整改交通标志隐患275处、信号灯问题58处、绿化遮挡39处,更新高架标线5.9万米。通过标准化建设,全市交通设施规范率达98.5%,群众满意度提升15个百分点。
“精准滴灌”塑造出行“新风尚”
常州市交管部门联合市委宣传部倡导“拒绝两不(不戴头盔、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瞄定25项具体工作序时推进。推行柔性执法,适用“轻微免罚”“首违警告”64.8万起,同比增长36.5%。今年端午节假期期间,对外地游客实施教育提醒3.8万起,获得游客广泛好评。
“常州的人性化管理让我印象深刻,既纠正了错误,又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我们下次还会再来!”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汪先生说,他在今年端午假期自驾至常州旅游时,因对当地道路不熟悉,在禁停区域临时停车被交警发现,交警考虑到汪先生初次来常且情节轻微,仅对其进行了口头警告,并引导其将车停到周边停车场。
今年以来,常州市交管部门建立“精准宣传”机制,向重点驾驶人推送安全提示信息8.5万条;通过全媒体平台曝光违法车辆957辆、高频违法驾驶人416名,公布相关企业306家,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
此外,常州市交管部门推广“交通安全进网格”模式,对接政法委将交通宣教职责纳入网格员职责清单。针对“一老一小”群体,组织老年人观看警示教育片46.1万人次,覆盖率达46.2%;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平安暑假”主题活动,制作安全教育片,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学生头盔佩戴率提升至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