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西沉,鸣笛远航。6月22日傍晚,江苏江阴港码头,港口吊塔林立,运输车辆穿梭往来,货物装卸井然有序,一派繁忙景象。“春天”号外轮缓缓驶离码头前往新加坡。
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和运输枢纽,江阴港正以蓬勃之势融入全球航运网络。在这片繁忙水域,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江阴边检站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着力深化政务服务便捷化、边检通关便利化建设,以“拓展开放+科技赋能+联动协同”为抓手,用优质服务打造通畅便捷、安全稳定的口岸经济发展“快速路”,助推江阴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5月18日,搭载着774个集装箱货物的中国香港籍“太仓海运远耀”轮驶离江阴港,向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破浪前行,标志着无锡(江阴)港至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新航线顺利开通。“新航线的开通,不仅缩短了物流时间,还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为江阴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机遇。”江阴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副经理王诚表示。
为保障新航线高效运行,江阴边检站推出“7×24小时”通关服务,实行“预约通关”“即到即检”等便利措施,确保船舶“零等待”作业。同时,依托“智慧边检”平台,实现船舶预检、船员信息核验等流程电子化,单船通关时间缩短30%,无缝衔接的通关流程提高了国际物流链的运转效率。为打造一流口岸通关环境,江阴边检站还主动与商务、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联合江阴市公安局成立出入境服务工作站,新增2个边检行政许可受理窗口,实现边检手续多点办、就近办。
近年来,江阴边检站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开展港口资源整合、航线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目前,江阴港已开通至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多条国际航线,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在江阴港5G智慧码头,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穿梭自如,智能桥吊高效装卸。边检民警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港区动态,精准实施监管。这是江阴边检站以科技赋能口岸管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某货轮船员涉嫌非法居留,请立即查处!”近日,江阴边检站民警通过港口系统和综合数据应用平台核查发现,有外籍船员超出临时入境许可限定的停留区域,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纸质登记,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预警,监管更精准、服务更高效。”江阴边检站执勤一队队长曹继伟介绍。
科技赋能,治理有力。近年来,江阴边检站深化“智慧边检”建设,运用AI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船舶、人员、货物全程可视化管理,强化基层基础能力提升,密切口岸单位信息互通、数据分享、联勤联动协作,持续加大口岸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巡查管控和防范打击力度,精准构建“机制+专业+科技”管控模式。
今年端午节期间,来自俄罗斯、菲律宾、印度等国的外籍船员漫步江阴市黄山湖公园,探访徐霞客故居,品尝特色美食,用手机记录下江阴现代化港口与千年古城交融的景象。今年上半年,江阴边检站共协同组织13批次、162名外籍船员参加“暨阳古城探索之旅”。
随着便利外国人入出境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江阴边检站联合驻地文旅、商务等部门建立外籍船员登陆旅游常态机制,打造从码头到景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努力让更多外籍船员走下船舶、走进江阴,推动驻地“船员流量”转化成地方“文旅增量”。
去年以来,江阴边检站研究出台12项具体举措,打通外国人来华经商、学习、旅游时遇到的困难堵点。他们协调在澄西船厂设立外币自助兑换机,并为特殊种类船舶、突发疾病船员和登轮团聚家属等制定专项服务套餐,解决了外籍船员兑换难、就医难、探亲难等实际问题,让国际友人感受到满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