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多管齐下强化涉险防护
入夏以来,山东青岛公安机关通过强化涉水隐患排查、提升救援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全力构筑防溺水安全防线,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排查安全隐患
青岛市溺水事故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南、崂山、黄岛等区市,其中9处主要海水浴场是防溺水工作的重点管控区域。
面对严峻的防溺水形势,青岛公安机关主动担当作为,强化涉水安全隐患排查,依托110接报警平台,对辖区涉险警情及事故数据进行全面梳理,精准研判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安全风险,以此提升日常勤务部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他们联合水利、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对沿海岸线、江河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周边,以及临水临崖公园景区、游船轮渡码头、海滨浴场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问题,青岛公安机关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并督促各村(社区)利用广播喇叭滚动播放防溺水提示录音,重点提醒青少年群体注意涉水安全。此外,青岛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科技赋能隐患排查工作,在青岛海滨风景区等游客密集区域,通过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对人力难以抵达的险要部位和危险地带实施空中巡逻,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体系建设
青岛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救援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反应迅速、技能精湛的专业救援队伍。
在救援装备配置方面,青岛公安机关为一线民警配备水上救生机器人、移动救生担架等智能化救援设备。在救援技能提升方面,他们定期组织民警辅警开展溺水救援应急演练,系统开展救生衣、救生绳、救生圈等装备的规范使用培训,以及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的实操教学,通过实战化训练显著提升民警辅警的涉险事故处置能力和实战水平。
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崂山风景区派出所创新构建“景区救援警务”模式,根据辖区地势、海况特点,联合景区管理处在险要部位和危险地带规范设置禁止、警告等标识;与景区消防、渔政等部门及青岛红十字搜救队建立联勤协作机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联合演练,提升应急处置协同效能。
提升安全意识
青岛公安机关通过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广泛开展防溺水知识普及和安全警示教育,着力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单页、张贴宣传海报、播放警示教育片、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向群众详细讲解防溺水注意事项、安全常识及自救措施。同时,他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防溺水安全提示和潮汐预报信息,引导游客准确掌握潮汐时间,避免在危险时段下水游玩。
此外,青岛公安机关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防溺水宣传工作,联合教育、民政等主管部门及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溺水宣传网络,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近年来,青岛公安机关共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上千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十万份,受教育群众达数百万人次。
(左晟 吴昊)
东营开发区:排查安全隐患 加强宣传教育
7月2日,东营市公安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金水派出所民警辅警在悦来湖公园进行防溺水宣传。石雯旭 摄
进入炎热夏季,群众涉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开发区分局”)全面开展涉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步强化防溺水宣传教育,全力构筑防溺水安全屏障。
强化区域巡防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系发达,分布着多个淡水湖公园和河流,既是湿地生态的重要要素,也是居民纳凉、孩童玩耍的好去处,却暗藏安全隐患。为此,开发区分局根据实际建立水域档案,对辖区内河流、人工湖等水域登记造册,明确标记责任单位,结合“生态警长”职责,分工确定分片包联民警,将重点水域巡查纳入日常生态巡防路线。
针对水域分布特点,开发区分局加强对垂钓点、无人监管水域的巡逻管控,尤其在午后、傍晚等溺水高发时段增加巡逻频次。他们重点检查河湖边警示标识、防护设施、救援设备等是否完善,逐一排查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全力压降溺水事故发生;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以“公安提示函”推送主责部门,并发布安全提示。入夏以来,他们已排查各类涉水区域15处,增设警示标识6个,为预防溺水事故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野泳”等问题,开发区分局专门成立由“生态警长”牵头,义警、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的劝导提醒小组,在“野泳”高发水域加强巡防提示,及时提醒游泳爱好者注意安全、远离危险水域。
此外,开发区分局不断加大水上救援装备投入,为各沿海、沿湖、沿河派出所接处警车辆更新配齐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应急救援设备,并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救援装备性能完好。
完善应急处置
“暑期马上到了,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避免学生溺水事故发生。”6月23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金水社区社警联席周例会上,社区民警贺传勇就夏季防溺水工作提出建议,呼吁社区发挥群防队伍优势,由老党员、网格员和热心居民担任“防溺水监督员”,建立“水域安全互助微信群”,协助开展安全防范工作。
开发区分局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全面强化社会治安协同共治能力,持续提升基层风险隐患防范水平。他们结合夏季治安特点,与应急管理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成立联动工作小组,完善应急处置流程机制,形成“1+1>2”的工作合力,确保溺水险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施救。同时,开发区分局定期邀请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对各派出所民警辅警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应急救护实战演练,实现一线警力溺水警情处置、水上救援、应急救护课程培训全覆盖。
开展宣传教育
“小朋友们要牢记,游泳时必须有成年人看护,严禁独自在河边、池塘、水库等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洗澡、游泳、戏水!”6月20日,开发区分局胜利派出所社区民警冯在斌以法治副校长身份,在暑假来临前为东营市东营区丽景小学学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课堂上,民警通过趣味问答、情景模拟演练、防溺水手势舞等互动形式,对溺水事故辨别、自救方法、易发生溺水地点、野外水域危险性等进行讲解。
开发区分局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溺水宣传,增强辖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故发生。一方面,针对低龄学生群体,开发区17名法治副校长联合教育部门,将防溺水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必修课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另一方面,社区民警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等场所开展精准宣传,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展板、播放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安全意识、自觉远离危险水域。
此外,开发区分局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发布防溺水安全提示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防溺水知识,有效提高宣传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入夏以来,累计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24次,发放宣传资料10余万份,覆盖群众16万人次。
(周赟)
聊城:念好“巡、练、宣”三字诀
“请市民朋友们远离危险水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谨防溺水……”6月15日,山东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某水库上空,警用无人机正飞巡喊话,几名原本想靠近湖边浅滩石阶的中学生立刻退了回来。
入夏以来,气温持续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聊城公安机关防患于未然、主动出击,以“巡”除患、以“练”备战、以“宣”促防,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防溺水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以“巡”除患 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应急救援设施是否完备且能正常使用?防护栏是否牢固无破损?聊城公安机关组织警力对辖区内所有危险水域进行拉网式、滚动式安全隐患大排查。根据不同水域的实际情况,他们推进防溺水“四个一”(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杆、一条救生绳)建设,全面为相关设施进行“体检”,对存在的危险点逐一登记造册,并限期整改。
在动态巡查方面,聊城公安机关构建起“一体化、全天候”防控网。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实施动态管控,民警辅警加强河道两侧夜间巡查力度,通过警车查周边、步巡看盲区的方式织密防线。暑假期间,专职校警将工作重心由校园安保转向溺水防范,每日对责任水域进行巡逻打卡,全面提升见警率。警用无人机对地形复杂、人力难及的区域进行高频次巡查,实现全量摸排、不留死角。入夏以来,聊城市共出动警用无人机1600余架次、飞手900余人次,飞行总航时约900小时,成功排除涉水风险隐患139处,劝离野游、野钓等危险行为群众400余名,形成“人员巡逻、空中巡防、视频巡查”的立体化巡防机制。
以“练”备战 打造专业救援队伍
“有群众在开阔水域不慎落水,情况危急!”6月20日15时,随着演练指令下达,临清市公安局救援队伍迅速集结,携带专业设备赶赴现场。警航队队员立即操控警用无人机起飞,对水域展开全方位搜索,很快锁定“落水者”位置,将救生圈、急救包等精准投送至“落水者”身边。与此同时,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劈波斩浪展开水面施救,医疗人员在岸边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开展生命接力。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各部门密切配合、精准施策,顺利完成救援任务。
聊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提前制定警用无人机防溺水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溺水事故发生时,市县一体化工作机制能迅速响应、及时抵达现场救援。同时,他们组织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邀请专家为一线民警辅警指导心肺复苏、游泳救援等技能,确保熟练掌握溺水警情规范化处置要领。聚焦实战实训,今年以来,聊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联动应急救援、卫健等部门开展多场景、多要素、实战化的溺水救援演练32场次,锻造出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的水域救援先锋队,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下”。
以“宣”促防 拧紧防溺水安全阀
“同学们,溺水时切记要保持冷静!头向后仰,双手不要举过头顶。”6月18日,在东阿县的一所小学里,东阿县公安局鱼山派出所民警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向学生们传授溺水自救的要领。
这个夏天,聊城公安机关不断推陈出新、开拓宣传阵地,民警辅警化身“安全使者”,带着丰富的宣教资料走进校园课堂、社区广场、乡村大院,以多元形式敲响安全警钟,让“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意识深入人心。
6月毕业季,聊城公安机关走进全市54所高中、212所初中,为5万余名高三毕业生、10万余名初三毕业生上好离校前的“最后一堂课”,实现全市高三、初三学子安全教育的全覆盖。聊城公安机关持续发力,将宣传触角延伸至社区村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本地区溺水真实案例的发生原因与惨痛教训;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向居民尤其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监护人普及防溺水知识。
(任一涵)
日照: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
日照市公安局组织开展涉水急救演练。(资料图片)
近年来,山东日照公安机关联合多部门,积极构建从风险预警到应急救援的全链条防护体系,形成立体化防溺水治理格局,以实际行动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
7月1日中午,烈日当空,日照万平口海域波光粼粼。一名游客无视警示标识,试图翻越防鲨网游向深海。此时,警用无人机及时传来警示声:“危险,请立即返回!”
在这片蓝天与碧海交汇的区域,警用无人机战队搭载智慧安防系统,在定线巡飞的基础上,可自动识别危险行为并实时喊话预警。结合“智慧海防”建设,派出所景区警务站、特警蓝鹰无人机战队、志愿服务队共同构筑起水陆空“黄金三角”防控网。其中,派出所景区警务站负责地面执勤,特警蓝鹰无人机战队承担空中监控任务,志愿服务队则专注于保障海上安全。为保持高效运作状态,各团队定期开展搜排爆训练、水上救援演习和野外拉练,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当监测到游客越界等危险情况时,警用无人机率先发出警示,监控系统同步锁定目标位置,地面警力快速响应,海上救援队随时待命。这种联动防护模式实现了对沿海区域的24小时立体防护,成功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实际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日照公安机关强化警种联动,推动各派出所与业务警种紧密协作。在快速响应机制下,一线救援队伍配备新型救生艇、水下探测仪等专业设备。同时,他们深化警地协作,依托地方党委政府,动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组建防溺水先锋队,配备救生圈、长杆等应急装备,确保遇有警情时能够就近救援、先期处置;与卫健部门联合开通“溺水救护绿色通道”,保障溺水者从现场救治到医院诊疗“零延误”。
自2023年以来,日照公安机关整体推进涉水救援能力建设,通过“制度+队伍+训练”三位一体模式,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在制度建设方面,修订完善防汛抢险工作预案,构建规范化处置流程;在队伍建设上,组建11支共380人的防汛抢险分队,其中特别设立专业游泳救援分队;在能力培养方面,依托全警实战大练兵,开展水域救援、防溺水等专项训练51场次,确保一线民警辅警全员掌握心肺复苏等核心技能,通过定期组织极端场景模拟演练,保障随时能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如果发生溺水,不要挣扎,要仰面放松,尽量让自己漂浮……”6月25日下午,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西湖派出所民警毕研昭来到西湖实验学校,为同学们开展暑假前的防溺水讲座。
近年来,日照公安机关联合教育部门,在坚持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确保全市中小学每周至少开展1课时安全教育,以案示警成效显著。
(张梅)
寿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夏日炎炎,到水边纳凉嬉戏的群众日益增多,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守护辖区群众生命安全,山东省寿光市公安局主动作为,建立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全力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毒辣辣的日头下,步巡刚十几分钟,警服便会被汗水浸透。可对于寿光市公安局观光园派出所的民警来说,每天在弥河沿岸步巡超过2万步,已是习以为常。每次巡查,执勤民警孙秀增手里的隐患排查本上,都做着详细标注:“上周发现的3处护栏隐患已全部整改;今天查到张建桥附近一处警示标志有些模糊,需整改……”
遇到节假日,不少群众会到河边野炊,享受休闲时光。观光园派出所便会增加巡逻频次。“大家野炊时一定要看好孩子,千万别让他们独自下河玩水!家长也不能下河游泳,注意安全啊!”看到岸边聚集的野炊人群,巡逻民警主动上前,一边提醒大家注意用火安全,一边反复强调“野泳”的危险性。
寿光市境内有17条河流纵贯而过,北部濒临渤海,还分布着滩涂、湿地、湾塘等区域,这给防溺水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切实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除了开展密集巡逻外,针对寿光北部沿海区域,寿光公安在通往滩涂的主要路口设立劝阻点,由民警辅警和社区志愿者轮流值守,防止未成年人私自下海。此外,各辖区派出所还对重点水域实行交叉看护,确保巡查无死角。
当下正值汛期,为做到实战有需求、训练有回应,6月30日,寿光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与海豹救援队在弥河集结,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援演练,更好地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这是入夏以来,寿光市公安局第6次组织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
“拜拜野塘边,水库河沟很危险……”近日,一首由寿光公安原创的《防溺水看这里》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上生动有趣的警民互动画面,让防溺水知识更易被群众接受。
针对暑期青少年溺水风险增加的状况,寿光公安机关联合市教育和体育局,将防溺水安全教育搬到直播间,以“案例警示+技能教学+实时互动”模式,为青少年筑起安全防护网。直播中,民警结合真实案例,揭示野外池塘、河道等危险水域的暗流、淤泥等隐藏风险,并现场演示落水后的自救方法,以及未成年人利用竹竿、救生圈等工具进行岸边施救的科学技巧。
除了线上宣传,社区民警还走进社区、村居,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防溺水知识。此外,寿光公安机关通过组建“少年警队宣讲团”等形式,让小队员们化身“宣传员”,走进广场、公园、小区,用少年的视角开展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升辖区群众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寿光公安机关积极发动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常态化“防溺巡逻队”,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同时,他们在危险水域增设救生圈、救生绳等应急设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施救。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