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累计追赃挽损1.14亿元,接报刑事、治安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6.83%、24.55%;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全力遏制经济犯罪,共挽回经济损失9400余万元;“红袖标”治安志愿者规模近20万人,群防群治体系加快形成……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立足省会城市治安实际,坚持理念先行、机制驱动、体系引领,在“主战主防”职能体系牵引下,强力推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整治,精准打击多发性违法犯罪,高压整治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向实战化、集成化迈进,初步形成“主战聚焦专业打击,打得深、打得准;主防突出末端治理,控得牢、守得稳;支撑注重协同发力,接得住、撑得牢”的工作格局,实现架构完备、闭环运行、协同高效,为公安工作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我们围绕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统筹整合‘专业打击、机制协同、数据赋能’三大核心要素,加快推进警务模式深层重构,推动警力资源向主责主业深度聚焦、警务体系向实战场景加速靠拢,为更高水平的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云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昆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云表示。
6月18日,昆明市公安局组建东风广场专门巡逻力量。鲁杰 摄
汇聚资源力量
今年5月,办案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外地“跑分”洗钱犯罪团伙在昆明活动频繁,诱骗群众提供银行卡信息,用于转移涉诈资金。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迅速响应,联合相关部门3天内连续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成功斩断一条涉及全国多地的涉诈资金链条。
昆明市公安局坚持“党委领导、刑侦牵头、多警联动、集中资源、批量研判、集群打击”的新型警务理念,在“刑侦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升级建成“侦查中心”。该中心集“侦查指挥、信息研判、战法赋能”于一体,不断服务实战,推动打击模式向数据化、专业化、机制化变革。
据介绍,侦查中心平台集成各类资源,坚持“立足刑侦、服务全局”的原则,整合专业警种力量,实行常态化运行和重大案件紧急响应“双机制”,由警种带案入驻,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昆明市公安局全面强化大数据赋能作用,积极推动侦查中心平台向更现代化、更智能化、更科技化的“智慧侦查平台”迭代发展,高效赋能基层实战。
围绕“主战主防”职能体系建设,昆明市公安局针对打击职责交叉、分工不清等问题,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主战主防”职能体系建设 规范派出所和专业警种办理刑事案件分工协作的实施方案》《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等多项机制,进一步明确市、县、所三级侦办职责,对专业性强、非本辖区发生、跨地区作案和严重暴力犯罪等不宜由派出所办理的刑事案件,纳入负面清单管理,交由专业警种办理。其中,经侦、治安、交管等9个警种全量侦办166种案件,刑侦部门负责侦办62种案件。
在打击组织方式上,侦查中心聚焦全市高发警情、区域特征和犯罪趋势,定期发起集群战役,统筹各警种、分局、片区合力出击,形成“专业引领+普遍打击”“警种统筹+片区联动”的新格局,有效减轻派出所打击压力,释放专业警种打击效能,推动全市公安机关整体打防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侦查中心已成为昆明公安应对新型犯罪挑战的重要平台。2024年,侦查中心支撑刑事案件侦破能力显著增强,破案率同比上升10.2%,传统“盗抢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9.5%,电诈案件损失金额同比下降22.14%。
聚焦末端治理
今年6月底,昆明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下发了一条邻里纠纷专项任务,辖区派出所第一时间接收并派员走访排查。走访中,民警发现新的隐患,随即上报,形成闭环处置。这类“主动发现、动态跟进”的处置模式,如今已成为昆明基层警务工作的常态。
去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积极推进基础管控中心建设,立足“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将基础管控中心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强力推动,全面构建基础业务统管、任务清单统揽、工作流程统一、治安要素统采、隐患风险统查、综合研判统领、监督评价统筹的“主防”新型警务体系,基层治理能力与实战效能不断提升。
“基础管控中心定位‘党委领导、高于警种、专职专司’,牵动警种做强‘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主要职能。”昆明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基础管控中心、19个县级基础管控中心、N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三级管理体系。
市级基础管控中心的定位是任务管理和数据赋能,主要负责业务规范化准入和信息化增效,并审核审定各警种基础管控任务的准入、整合、下发工作,统筹派出所基础管控工作反馈、督导、评价。县级基础管控中心的定位是组织实施,承接市级基础管控中心下发的任务,并组织辖区派出所落实基础工作。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定位是履行职责,负责业务精准落实、全流程闭环,对市县两级下发和自主创建的基础管控任务落实到位。各类基础任务一改曾经“各管一摊、重复指令”的状况,由中心统一审核流转,极大提升了基层警务效能。
此外,昆明市公安局自主研发智慧派出所系统,提供市、县、所三级应用,配套建立一个移动警务App,形成“一个平台、三级应用、一个移动警务支撑”的运行模式。系统功能涵盖实有人口管理、巡防指挥、群众服务等。
“任务由系统直接派下来,流程清楚、标准明确。我们知道从哪来、做什么、怎么反馈,干起工作特别顺畅、有底气。”民警一致称赞,通过平台运用,责任民警能实现“一键接警、一图调度、全程留痕”的工作闭环,派出所日常任务由此从“纸质分派”向“智能闭环”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昆明市公安局搭建了基础管控清单库,将涉及治安要素的基础任务统一入库,匹配执行流程与反馈标准,配套制定《派出所任务管理工作规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工作规范》等制度文件,市县两级中心、各警种部门、派出所职责边界清晰,以制度化、流程化保障工作常态运行。
目前,全市“一标三实”日常维护率保持在95%以上,重点矛盾纠纷警情处置率提升至95%。“赋能+减负+集成”的“派出所主防”工作新形态逐步形成。
强化平台支撑
构建“主战主防”一体化体系,关键在支撑、协同。昆明市公安局聚焦构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持续强化条线融合与制度统筹,推动情指、科信、法制等关键支撑部门全面嵌入“打防一体”实战体系,持续释放工作效能,为公安工作高效运行夯实基础。
“要让每一次接警、每一项任务的发出背后,都有一个体系在支撑。”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不断健全信息体系,全市建成战队22个,通过“日会商、周研判、月调度”机制,形成了从风险识别、指令生成到打防建议的全流程闭环,精准服务专业打击与基层防控,推动由“事后响应”向“前置介入”转型。
作为数字警务建设的重要支撑部门,昆明市公安局科信支队围绕侦查中心、基础管控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协同,持续推动功能优化与集成升级,强化数据汇聚共享、系统稳定运行和网络安全防护,为实战指挥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保障。此外,科信支队还协同业务警种开展模型开发、算法优化等应用探索。
在执法监督关键环节,法制支队构建系统预警、过程督办与问题整改的闭环机制。通过执法办案管理系统和智能案管柜“双线并行”,实现对案件办理各环节的动态巡查、智能预警和流程留痕。同时,法制支队依托跨部门数据联通,构建警情、行政、刑事、法律文书等专题库,为“主战主防”职责落地提供全流程法治保障。
此外,昆明市公安局队伍建设处立足基层所队实战需求,设立管理专员,分批进驻各单位,专司队伍管理监督工作,深入各单位督责任、查问题、盯整改、抓落实,强化督促指导和支撑融入,有效助力队伍管理效能提升。
如今,在昆明市公安局“主战主防”职能体系下,各警种全链条协同嵌入实战,各基层所队逐步回归基层基础主业,“打防一体”的协同作战格局逐渐清晰,汇聚成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转型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