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江西省萍乡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中心基地内,阳光洒在开阔的训练场上。一群身着迷你警服的小学员正专注练习擒敌拳,汗水顺着稚嫩的脸庞滑落,眼神却格外坚毅。这是萍乡市公安局少年警校第41期夏令营的日常场景。自2019年挂牌授旗以来,这座占地400余亩的实训基地已为2800余名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藏蓝初体验”,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法治与责任的种子。
标准化训练点燃梦想火花
“手臂抬高,目视前方!”教官洪亮的口令声在训练场上回荡。模拟街区里,一组小学员有模有样地进行巡逻盘查。绿树掩映间,标准化的训练场、多样的户外场地,为短期集训提供了良好环境。
坚实的根基源于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萍乡市公安局党委将少年警校视为“培根铸魂”的重要工程,构建起高效的管理体系。常务副局长挂帅的领导小组总揽全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宣传部、团市委、教育局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公安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我们不仅共享专业的场地资源,更注重锻造多元化的‘育苗’师资。”萍乡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中心主任曾群介绍,训练中心建立起专职教官、警种骨干、高校专家“三位一体”的师资体系。每期夏令营的课程设置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三轮评审,确保既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又深度融入公安特色。
“原来警察叔叔要掌握这么多本领。”训练间隙,小学员擦着汗,眼神里满是敬佩与向往。
“警校+”模式激活成长动能
“警校+警营”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学员走进警营,感知警魂温度。在特警支队,装甲车的威猛令他们惊叹;在派出所接警大厅,他们感受着警察叔叔的工作日常;在交警岗亭,他们学习标准手势,协助宣传交通法规。暑期警营夏令营里,他们沉浸式感受警营生活的纪律与担当,特警战术演练、模拟接处警、警用装备操作等20余项实践课程,以及嘹亮的号角与操练声,将家国情怀深植于心。
集训结束,学员的使命并未停止。在“警校+学校/社会”实践中,依托研发的《安全成长必修课》教材,少年警员活跃在15所试点学校的课堂,通过情景剧、模拟法庭等形式,将反欺凌、防诈骗、交通安全等知识传递给同龄人。他们的身影还出现在护学岗上维持秩序,在烈士陵园担任红色讲解员,在社区进行反诈禁毒宣传,参与消防研学与植树护绿……自成立以来,少年警校已组织各类主题实践活动336次。
多维实践播撒法治种子
翻开少年警员手册,《行为规范》《操行评定办法》等制度条目清晰。“我们参照警队标准进行量化管理,点滴细节培养纪律意识。”萍乡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官姚以鲲说。从一丝不苟的队列训练到规范的内务整理,严格的日常要求是少年警校的底色,家长、学员所在学校、实践单位与少年警校共同参与的“四方评估”机制,更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以前觉得当警察很酷,现在明白这份荣耀背后的担当。”在烈士陵园担任红色讲解员的经历,让学员赖宸灏对警察使命有了更深理解。萍乡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中心积极对接市委宣传部,深挖本地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清明祭扫、升旗仪式、参观红领巾纪念馆等活动,让忠诚警魂与家国情怀在实践浸润中生根发芽。
如今,少年警员已成为强化校园安保的重要力量。正如毕业学员刘瑞玲在日记中所写:“少年警校教会我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对规则的敬畏与守护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