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这个‘泥沼’,我陷进去20多年,人生千疮百孔。是雷警官的不放弃,是禁毒大队的不抛弃,才让我有了今天!”在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智苑社区的禁毒宣传台上,戒毒康复人员小王诉说着迷途者重寻光明的故事。8年来,200多名曾在毒海中挣扎的灵魂,被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禁毒大队民警用温暖的手焐热、托举。这份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让“暖”成为禁毒路上最亮的底色。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某社区市场的清晨,宗勇(化名)经营的副食店前排着队。谁能想到,这个忙碌的店主曾经深陷毒沼,败光家产,亲情几近断裂。2018年,禁毒大队民警雷波从武汉市司法局何湾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到他时,他颤抖地说:“雷警官,我什么都不会,爹娘的心怕是凉透了……”
“缺技能就学,要有信心!”雷波带着宗勇跑部门、找企业,帮他争取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看着宗勇从生疏地操作机器,到成为车间里的技术能手,雷波总是鼓励他,“多流汗,将来父母的笑容就更甜。”三年里,宗勇成了先进员工,还有了积蓄。后来宗勇想做生意,雷波就陪他考察市场、谈租金、办执照。如今,宗勇把副食店经营得红红火火,自己也成了禁毒志愿者:“雷警官拉我站起来,我也要拉别人一把。”
吸毒半生,妻子离婚,女儿远嫁浙江杳无音信。“家早已散了,出去不如在这儿待着。”2022年春节前,从武汉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离开的老李绝望地对雷波说。
“亲情线不能断!”雷波带回情况,禁毒大队迅速成立帮扶小组。雷波梳理老李在强制隔离戒毒所里的改造记录,内勤民警联系浙江警方帮忙寻找其女儿。雷波不知道多少次拨打老李女儿的电话,讲述着老李的真心悔过和改造表现。老李女儿从一开始的怒斥到沉默再到哽咽,逐渐愿意接纳父亲。
小年夜,警车护送老李来到浙江台州。站在女儿家门外,雷波轻轻推了一下老李:“去吧,家里人等你呢。”门开时,女儿望着父亲的白发落下眼泪。老李“扑通”跪下说:“爸错了……”雷波退到楼道,听着屋里哭声,他发消息给大队领导:“老李到家了。”如今的老李,在一家企业做着保安工作,那份稳定的收入让他心安,他也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禁毒大队民警深知,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就像学走路的孩子,缺了扶、没了引,容易再摔跤。让戒毒康复人员“有处去、有人管、有依靠”,成为禁毒大队工作的目标。
2021年,禁毒大队牵头建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首个戒毒康复指导站——“重生驿站”。禁毒大队对接湖北省狮子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把专业戒治资源“请进来”,让刚出所的人员能延续科学戒治;反复协调龙泉街道,争取到临街场地,既方便戒毒康复人员寻找,又透着“敞亮”的善意;引进亚雄戒毒公益服务中心,让经验丰富的社工驻点,用更细腻的方式衔接帮扶。揭牌那天,禁毒大队大队长晏鹏涛指着墙上“重生”二字说:“这里不是终点,是新起点。”
在这里,“过来人”老张成了最受欢迎的“同伴辅导员”。他用亲身经历讲述:“2019年刚到这里,禁毒大队李警官天天陪我散步、听我唠叨,还帮我联系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我不仅娶了媳妇,还开了小超市。”真实的改变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其他戒毒康复人员听着听着,耷拉的肩膀就慢慢挺直了,眼里也有了光。
驿站的服务如春雨般细腻,带着新生的希望。每周三上午,心理老师会在“心语室”,从家庭矛盾到社交恐惧,一点点帮他们解开“心疙瘩”。50多岁的老陈刚来时情绪低落,经过3个月疏导,他已经会主动跟别人分享交流。技能培训课更是按需“定制”,有人想学烘焙,就联系蛋糕店师傅来授课;有人想做电工,就对接职业院校开专班;连家政服务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儿,都请了金牌月嫂来讲课。“要让他们掌握能靠正经工作赚钱的本事。”雷波说。雷波作为驿站的负责民警,他联合禁毒社工、公益律师开展日常宣传、谈心、政策咨询等工作,同时协调办理身份证补办、社保补缴、户口迁移等业务。50多岁的老郑就是在这里,补全了断缴十几年的社保,拿到缴费凭证那天,他摸着纸页反复说:“踏实,像重新活了一回。”
如今,“重生驿站”已经帮扶了89名戒毒康复人员,其中67人有了稳定工作,32人重新组建了家庭。墙上的“重生树”早已枝繁叶茂,每片叶子都贴着一张照片:宗勇在店里笑着称重,老张给新人递茶水,老郑举着社保凭证“比耶”……照片里的笑容一个比一个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