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管不了了,让他父亲带走!”这一幕发生在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七宝派出所的调解室内,初中生小余的母亲(离异)面对亲子关系的僵局,情绪几近崩溃……近年来,面对亲子矛盾等各类涉青少年警情和求助,七宝派出所持续探索“警校联动”机制,以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合力,充分发挥党员民警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社区少年服务队,构建起“提前预警、及时干预、闭环回访”的全链条帮扶模式,成功教育引导辖区16名青少年走出迷茫。其中,小余的转变尤为突出,而拥有26年党龄的民警刘维平,正是这场暖心帮扶的“主心骨”。
今年初,七宝派出所通过“警校联动”机制发现,本区初一学生小余可能存在家庭关系失和的情况,七宝派出所社区少年服务队负责民警刘维平主动介入并了解情况。
原来,小余生活在离异家庭,一直与母亲生活。2年前,因未能按时完成作业,母亲与小余发生激烈争执,母子间从此埋下了隔阂的“种子”。此后,小余逐渐变得叛逆,母子间几乎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得知情况后,尽管校方采取了教师约谈、心理干预等方法,但收效甚微。今年5月,小余因琐事再次与母亲发生争执。过程中,母亲情绪失控说出“不要孩子”的气话,小余在惊恐中报警求助。
在民警刘维平看来,调和母子关系就要找到母子间的“症结”。在沟通中,刘维平了解到小余认为母亲过于“强势”,言语中缺少对他的关爱。
刘维平避开生硬的训诫说教,巧妙地从“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这个话题切入,与小余深入交谈,引导他“做事先做人”,理解母亲独自抚养的艰辛,学会理性表达诉求。另一方面,刘维平向小余母亲介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建议采取“鼓励式”教育,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刘维平的持续努力下,母子最终相互表达了歉意。
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刘维平成为小余愿意倾诉的对象,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维平手写了一份《寄语》送给小余,希望小余能成为一名“阳光靠谱的男子汉”。小余母亲请刘维平签名后,还装裱了起来,并经常向刘维平反映儿子的学习情况。刘维平也成为编外老师,为小余辅导功课、答疑解惑。
教育帮扶工作单靠民警还不够,为持续关注小余日常的学习生活,七宝派出所还联动校方、街镇建立线上“护苗”工作小组,由教师整理汇总小余的在校动态,街镇安排楼组长跟踪情况,全方位关心他在家庭、校园的表现。在多方努力下,母子关系缓和,小余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阳光。
“挽回一个少年,本质是帮助一个家庭重建沟通的桥梁。”刘维平说,七宝派出所正将“预警—干预—支持—回访”的闭环治理模式固化为长效机制,通过整合学校、街镇资源,持续发挥社区少年服务队功能,全覆盖关注“问题少年”的思想动态、生活起居,及时为更多如小余般的少年铺就坚实的成长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