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来到东城区,在步行察看街巷风貌后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东四派出所作为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唯一一家坐落于传统胡同、完整四合院中的公安派出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期许,将传统的天地人己相合的“四合”理念融入公安工作,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国风静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街巷、矛盾不上交,用平安守护城市记忆,用真情传承乡愁情怀,用忠诚护航地区发展。
秉持“天合”理念,守护和谐发展的自然圈
东四地区是北京城文化遗产和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多元风貌,西瞰旧古都,东观新京城。
辖区西部是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历史代表,“西单东四鼓楼前”的谚语流传至今。东四三条至八条,是北京唯一一个居住型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格局和胡同肌理特色鲜明,至今保留着元、明、清三代的规划格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城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四合院群——清大学士崇礼住宅,全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现状保存最完好的皇家仓廒——南新仓坐落于此,徐世昌、段祺瑞、叶圣陶等名人曾在此居住。
辖区东部是古老胡同向世界的延伸,商务楼宇、现代住宅集中,国际都会风范尽展。紧邻二环路建设的10座写字楼,坐落着中海油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人保总公司、中国电信总公司等大型央企总部。
方正规整的街道辖区,四方围合的胡同院落,四平八稳的安居文化,是这里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东四派出所生于斯长于斯,两进四合小院居于静巷,永不关闭的大门、永不熄灭的警灯,80余名民警辅警,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默默守护着胡同街巷的万家灯火,用忠诚点亮着首善之区的平安底色。
派出所召开安保誓师会。
秉持“地合”理念,织密社会安全的防控网
东四辖区总面积1.53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其中3个胡同社区有街巷20条、平房院落1166个,3个楼房社区共有11个小区、65栋楼,常住居民5.8万人。辖区央企总部多、银行网点多、商业店铺多,人员往来活跃,早晚潮汐流动人口达1.5万人;中小学幼儿园6所,其中全国知名的史家胡同小学高年级部,在校师生达3500余人;医院诊所7家,知名度较高的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每日就诊人员约6000人。针对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内生型和输入型风险叠加的治安形势,东四派出所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立足“主防”定位,建立驻社区、驻医院、驻学校、驻企业“四驻”机制,依托宣防、巡防、管防、打防叠加咬合的“四防”体系,发挥安全枢纽作用,保障地区平安和谐发展。
社区民警静巷。东城分局全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以来,东四派出所选派6名管片经验丰富、责任心和沟通力强的党员民警专人专岗驻在社区,实名担任“穿警服的副书记”,精挑6名年轻民警“师徒传承”,学习社区工作、协助动态管理;重点围绕基础数据采集、流动人口登记、出租房屋管理、损财盗窃电诈发案、矛盾纠纷化解等专职社区民警业务内容,制定细化任务清单、进度台账、量化考核“三张表”,牵引社区民警知任务、知进度、知效果;定期协调街道平安办负责人、6个社区治保主任召开碰头会,通报社区发案情况、重点矛盾纠纷进展,凝聚合力、闭环推进基础防范工作。社区民警发挥“三熟五知”的优势,牵动29名专职流管员、350名街道治安志愿者、45名辖区环卫工人、163名物业保安员、153名快递员充实社区警务团队,所内通过重复报警、投诉派单等渠道采集分析新增风险隐患,在数据赋能支撑下,辖区基础信息采核更全、精度更高,风险发现渠道更广、触角更多,隐患矛盾化解更早、处置更小,辖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率始终位居分局榜首、市局前列,“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准确率超95%。老百姓纷纷称赞,“现在,在胡同院落、小区楼道总能见到民警同志,管片儿的老传统又回来了,我们遇到可疑的人、碰到丢东西,直接就能拨打手机,联系到熟悉的警官,问题解决得更快,安全感也更高!”
所长指导“专职社区民警+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物业保安员+环卫工人+快递员”组成的社区警务团队,开展辖区社会面治安巡防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前置警力安园。专职民警担任警校联络员,牵引6所中小学幼儿园,结合校园深居胡同窄巷、居民社区和紧邻交通干道等特点,因地制宜规范设置安全防范设施,达标率100%。史家胡同小学高年级部,学校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在校师生3500余人,被周边3个大型居民社区环抱,通行道路狭窄、上下学时段异常拥堵,长度140米门区周界内,瞬间人流量可达1500人,高峰勤务民警每日上下学4个时段定点守护,时长达130分钟;学校国际性交流活动多,辖区民警场场必到、全程守护安全,平均每年现场安保15场次;2012年起,派驻副所长担任小学法治副校长,13年来更新制作防校园欺凌、交通出行、居家防火、反诈宣传等安全主题课件60余件,讲授“开学第一课”“寒暑假前一课”52节,线上线下同步推送、覆盖师生及家长百万人次,警校联动撑起了安全伞,确保了学校教学质量与安全品质双高,得到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肯定。
对接警力助企。央企总部、商务楼宇在繁荣地区经济的同时,不可避免带来风险问题。商务写字楼出租转换率高,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强,内部安全风险高,近三年,因消费纠纷、合同诈骗等引发警情多达910件,近乎每天一件;区域性电诈警情多发,虚假购物、服务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年均发案140起,占辖区诈骗类警情的67%。为主动防范相关风险,派出所向前一步、对接建立警企联络室,由一名副所长牵头会同央企相关部门,定期会商研判涉企风险,送教上门指导企业健全应急处置方案预案、开展实战演练。2023年以来,为做好商务楼宇多发诈骗警情压降工作,警长包楼,牵动企业、楼宇物业开展进企入户反诈宣传。去年“百日攻坚”行动以来,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23%,有力维护了企业形象、营商环境,有效护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驻院民警护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是一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医院建院时间早、占地面积大,新生儿救治、外科诊治、微创治疗等特色门诊在全国知名度较高,每日就诊人员约6000人,且就诊数量仍呈上升趋势。2019年起,东四派出所实名派驻院警,建立警务室,累计协助院方调解处置医患纠纷138起,打击“黄牛”号贩子若干人,有力维护了医疗秩序持续平稳。
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的专职民警检查指导医院安全防范工作。
秉持“人合”理念,绘就社会治理的同心圆
自1958年建所,东四派出所就生在胡同、长在胡同,曾经的老所坐落在一处老旧四合院里,10来间房子60来号民警,外面刮风下雨、屋里就透风漏雨,宿舍墙壁长满青苔、每天落灰掉皮。跟普通老百姓一样住过破房子、过过苦日子,懂得百姓的难言处,明白邻里间的矛盾点,讲究老北京的规矩礼仪——正是这一份独有的共同乡愁记忆,让一代代东四民警与辖区百姓的情感纽带天然相系,同样操着京腔京韵、待人热情周到、办事有里有面,永远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民在心中、警在巷中”成了最质朴的“东四警色”。
社区民警向社区警务团队成员开展安全宣防。
接待群众有温度。派出所门口专设的公示牌,每日更换当日值班所长、警长的姓名照片,方便群众叫上名、认出人;接警前台、户籍窗口、处警民警规范使用“您、请”等京味敬语,讲好接待群众的第一句话,让报警求助、办理证件的群众始终感受到被尊重;出警民警负起接报首责,面对遗失走失类警情,帮助报案人一帧一帧查看监控,推断大概方向、跨区出警寻人找物更是家常便饭,全所每年收到事主及家属送来的锦旗60多面。2023年10月,东四派出所收获了一面特殊的锦旗,是由一起案件的嫌疑人家属不远千里从广东赶来北京亲手送到民警手上的。案件发生在当年8月,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饭店用餐时所带的三瓶贵重酒水被调包,经仔细观看监控和摸排走访,民警将嫌疑人锁定为事发饭店的服务人员林某和蔡某。案发后二人已逃回老家广东,打击办案队民警遂前往追逃,并将蔡某先期抓获,在寻找另一名嫌疑人时,民警了解到二人家境贫困,受教育水平低,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较小,于是与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家属了解后非常配合民警工作,联系到林某。经家人劝说,几日后,林某主动投案,二人对盗窃事实供认不讳。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民警对嫌疑人不断开展法律教育和人文关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嫌疑人仔细了解应享受的权利,重塑改过自新、开启守法人生的信念。嫌疑人取保候审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家属对民警宽严相济、春风化雨的“有温度的执法”十分感激,特意来到东四派出所将锦旗送给民警。
社区民警入户走访。
调解纠纷讲艺术。辖区西部的平房院落,大杂院占比超9成,因历史原因房屋产权性质复杂,由此造成的家庭财产纠纷、邻里公用地矛盾突出;东部主要为回迁楼房,住房条件紧张、房屋换手率高、居民成分多样,既有因教育、医疗资源优势而吸引购房居住的“新北京人”,也有世代居住的老北京人。针对东西辖区居民的不同特点,民警们在调解矛盾纠纷上可是把准了脉、下足了绣花功夫。胡同社区的民警们每天穿街走巷、入户下访,闭着眼就能数出每一条背巷小道,掰着指头能挨个说出院子里几十户姓啥名谁,见面儿客客气气称呼、嘘寒问暖聊聊,摸准了老百姓认人服理、讲情给面儿的脾气秉性,遇到邻里摩擦,民警一到就能镇住场、当事双方都能给足面儿,讲的是掏心窝子的话,评的是各方都认的理儿,图的就是满院的一团和气。楼房社区的民警们则摸准了新北京人法治观念强的特点,讲事实证据、讲法律依据,以公正的执法态度、规范的执法行为、严实的工作作风,让每一个处警环节、每一起调解结果都经得起检验,让每一位报警人、当事人都服法懂法。在账矛盾纠纷401件,已化解销账356件,化解率88%,其中涉及派出所工作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100%;10年来,辖区“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零发生。
民警现场调解平房院落邻里纠纷。
创新举措扣民心。东四派出所历来坚持首善标准、一心为民、以情服务。早在2004年,由民警龚海英首创倡议,全国首家服务于流动人口的公益性网站“流动人口之家”在东四派出所开通上线,网站通过“键对键、微距离”的政策解读、情绪疏导、矛盾化解,连续14年真情服务数十万来京务工人员,为首都和谐发展做出了时代贡献。20年后,“调解茶室”又在东四派出所生根发芽,这里营造着文明有礼、静心暖心的和合氛围,倡导着“人和情融、意顺福至”的平安文化,擅长调解亲子关系紧张、会做邻里夫妻工作、懂手语能解聋哑群众之急的民警以及社区矛盾调解员、公益律师组成了“调解专家团队”,人员信息一一悬挂在墙,被请到茶室来的矛盾双方可以对“症”点名、自选“专家”,“把脉问诊”,三方一边围坐喝茶一边聊天断事,一边纾解情绪一边打开心结,促成双方以茶为礼、以和为贵,气着进来、笑着离开,用“微举措”为新北京宜居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民警指导辅警开展夜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