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民意主导警务 车管服务民生
在全市593个车管服务窗口实施“好差评”,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依托社会力量设立50家机动车登记服务站、16家临时牌照发放网点,打造“半小时车管服务圈”;大力推广36项高频交管业务网上办理,全市公安交管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达143万……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公安机关车管部门以便民利企服务提质增效为切口,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枣庄“移动车管所”走进社区,为群众办理换证补证等车驾管业务。(资料图片)
精准破解急难愁盼
枣庄市公安机关车管部门坚持“民意主导警务、车管服务民生”理念,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党员接待室”,公开车管所所长电话,建设车管民意调查中心,精准对接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警民连心桥,实现窗口服务“全评价”、线下业务“全回访”、民意诉求“全快处”,健全完善闭环快处工作模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车管民意调查中心自2023年运行以来,已接受12万余名办事群众评价,回访办事群众38.1万余人次,做到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完善机制,精准推进公安车管服务工作。
枣庄市公安机关车管部门坚持民生引领服务,高效推出就近办、便捷办、一窗办、网上办等系列措施,依托社会力量聚力打造“家门口的车管所”,建成以市县两级车管所为主体、以各级市民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以及社会化服务窗口为支点的车驾管服务网络。
聚力打造“指尖上的车管所”,枣庄市公安机关车管部门自主研发机动车检验监管智能化审核系统、档案库房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分别获评山东公安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大大提高了审核效能。他们推出延时服务,聚力打造“心坎上的车管所”,优化检验服务流程,全市49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全部实行“交钥匙”和“e车检”预约服务;在市公安局车管所试点打造“会客厅式服务大厅”,设立敬老专窗、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引入“OSM现场标准化管理”模式,多元协同为民服务。
推出利企服务举措
“两天时间就为100辆机动车集中办理了解除抵押登记业务,太方便了!感谢滕州交警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近日,滕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王经理对滕州交警连连点赞。
枣庄市公安机关车管部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枣庄公安车管便民利企十项措施”,坚持重点企业专享办,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对企业诉求快接快办、接诉即办。他们创新“移动车管所”上门办,精心打造“移动车管所”流动服务车,打破办公场地和时间限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20余项车驾管业务上门服务、推出周末错时服务等措施。
据统计,“移动车管所”启用以来,累计开展上门和流动服务192次,办理业务3500余笔,为35家企事业单位上门办理300余辆机动车登记业务。此外,枣庄市公安机关车管部门推出“企服专窗”即时办服务,在车管服务大厅设立导办员,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集团业务提供陪伴式引导服务,实现一次受理、一次办结,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服务。
枣庄有全国知名二手车交易市场,枣庄市公安机关车管部门以“高效极简审批”为引擎,在全市30家二手车交易市场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全力助力本地特色行业发展;加快机动车档案电子化进程,做到24小时内完成车辆电子档案制作和网上转出;全面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小客车转让登记凭身份证“一证通办”等改革举措;开辟二手车出口业务“绿色通道”、二手车出口“一件事”服务场景,2022年10月该措施实施以来累计办理待销售二手车单独签注业务7.6万余笔,为经营业主节省成本689万余元,真正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广大群众和经营主体,获得企业广泛好评,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中国警察网记者柴黎,通讯员张艳、宋健)
日照中楼派出所:倾情守护橡胶产业“金字招牌”
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提起中楼镇,“青山绿水金中楼”是大家由衷的赞誉。巍峨的马亓山见证着这里的变迁,悠悠的浔河水滋养着这片沃土。这里有山东省最大的橡胶配件加工基地,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是中楼镇的“金字招牌”。
日照市公安局岚山分局中楼派出所守护着“金中楼”的平安,这份平安镌刻在民警日复一日的巡逻足迹里,闪耀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荧光屏幕上,体现在每一起矛盾纠纷的耐心化解中。
织密天网护企安
中楼镇的橡胶产业兴旺,橡胶工业园区一度存在货物临时堆放、车辆疏于看管的现象,导致原料、配件甚至车内物品失窃案件时有发生。为根治这一问题,中楼派出所民警深入园区、走访群众寻求良策。“把院外的监控连到派出所,恁放心不?”5月,在王婶家的工厂门口,民警一边帮忙择菜一边唠嗑。“这的确是个好法子,但这样俺家干什么你们不也看着了?”
起初大伙还有顾虑,怕隐私被泄露。民警就带着技术人员一家家调试,耐心细致地解释联网监控的目的、范围,并同村民签订保密协议,彻底打消了群众顾虑。如今,中楼镇65个村组和107家企业的监控都和派出所联网,织密了守护群众财产的安全网。
中楼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组织民警走进企业开展安全检查,指导企业完善安保制度,组织企业保安员进行模拟演练。民警梳理历年盗窃案件,确定高发时段、重点区域,将其作为必巡点位。
如今每天早晚,巡逻警车都会出现在橡胶工业园区的主要道路上。在深夜案件易发时段,中楼派出所民警辅警加大巡逻频次,将防控触角延伸至园区每一个角落,辖区盗窃类案件显著下降。
6月的一天深夜,中楼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某厂仓库附近有一辆形迹可疑的外地牌照面包车,民警立刻上前盘查,当场查获两名盗窃嫌疑人。此后,厂里的工人们都说:“看见警灯闪,心里就踏实!”
远程喊话止纠纷
中楼镇橡胶工业园区内青年人多,饭店、台球厅等休闲娱乐场所多,各类矛盾纠纷多发。中楼派出所深入调研后,在饭店、KTV等场所安装了标有“公安”字样的可对话视频设备。这些设备成为民警快速响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5月的一个周末晚上,中楼派出所值班民警通过监控画面发现,某台球厅内,几名年轻人因争抢球桌推搡起来。值班民警立即通过扩音系统远程喊话制止:“我是中楼派出所民警,现场穿黑色上衣的几名青年,请立即停止推搡,保持冷静!我们出警人员马上就到。”3分钟后,附近巡逻民警到达现场,原来剑拔弩张的几名年轻人一看民警来了,顿时低下了头,平息了情绪。
如今的中楼镇橡胶工业园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厂子里机器轰鸣,生意越来越旺;道路上满载货物的车辆络绎不绝,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厂区周边青年人在工余时间安全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镇上的老年人谈起这巨大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派出所民警不分昼夜的守护,我们感觉很安全。孩子们走正道、懂规矩,比啥都让我们高兴!”
(中国警察网记者张韫慧、刘祥宽)
东营丁庄派出所民警王胜利:“红手印”解纠纷 警民同心促发展
在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分局丁庄派出所“项目警长”王胜利深入走访了解民情社意,耐心化解矛盾纠纷,以实干赢得群众信任,忠诚守护着重大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涉及征地拆迁、施工扰民等问题,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矛盾纠纷。为了及时掌握情况,王胜利坚持“项目推进到哪里,警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每天穿梭于建设工地与周边村庄。
去年年底,某高铁建设项目部施工方在夜间打桩,因噪声过大,引发附近村民不满,数十名村民聚集在工地门口要求停工。接到消息后,王胜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与施工方沟通。
“大家的诉求我们理解,但项目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带动周边发展。”王胜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村民和施工方,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施工方调整作业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同时定期向村民通报工程进展情况;村民也承诺支持项目建设,共同监督规范施工。协议签字后,双方代表在协议书上按下了红手印,红手印成为警民共促发展的见证。
在高铁项目建设中,施工管理、劳务用工等问题容易引发纠纷。7月10日,务工人员周某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与管理人员发生争执,继而引发冲突。王胜利了解到管理人员并非故意刁难,而是担心务工人员周某的安全问题。“老周啊,出门在外,挣钱多少都是小事,关键是家里老小都盼着你在外平平安安的,你不戴安全帽,万一出了问题,家里人可怎么过啊。管理员在劝说你时,你还和人家动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王胜利语重心长地与老周谈心。
当调解协议签字的那一刻,老周握着王胜利的手说:“你的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你们把我们的安全放在心上,我还有啥说的,我保证以后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在随后的项目协调会上,老周带头在支持项目建设的承诺书上按下了红手印。
一个个红手印,是群众信任的印记,更是警民携手护航发展的生动写照。如今,看着拔地而起的厂房、稳步推进的高铁项目,周边群众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以前总担心项目建设影响生活,现在有民警在,我们放心!”村民们的话语朴素而真诚。
据统计,自辖区高铁项目开工以来,王胜利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那些布满红手印的调解书,见证着民警的辛勤付出,凝聚着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理解与支持。在护航重大项目发展的道路上,正是这份双向的信任、真诚的守护,让平安之花持续绽放,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中国警察网记者解朋龙、陈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