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两名外地游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吉林路路口发现受伤幼鸟后,送至北海市公安局工业园区派出所。辅警黄智鑫一眼就认出这是国家保护动物白腰雨燕,遂搭建临时巢穴并精心喂养。目前,雨燕已逐渐恢复,待具备飞行能力后将放归自然。
这暖心的一幕,是北海市野生鸟类保护工作的缩影。北海,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候鸟迁徙的关键驿站,拥有滩涂、湿地、森林等多样生态系统,每年吸引着白鹭、红隼、白腰雨燕等数百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今年以来,北海市公安局始终将保护野生鸟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昆仑-2025”专项工作,坚持“打防管控宣”五位一体,织密野生鸟类保护网,为“飞羽精灵”撑起一片安全天空。
近日,北海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收到护鸟志愿者提供的信息,“有人利用微信发布售卖野生动物广告”。接到信息后,森林警察支队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摸排研判。经过一个多月侦查,专案组全链条摧毁这个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物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当场查获池鹭、夜鹭等野生动物活体及冻品一批。
“野生鸟类非法交易往往形成猎捕、运输、贩卖的完整链条,我们必须全环节打击,才能彻底斩断黑手。”北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戴宏强介绍,针对非法猎捕、交易野生鸟类等行为,北海公安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实地摸排”模式,对花鸟市场、餐馆旅店、物流站点等重点场所进行常态化巡查,同时,追踪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可疑信息,从源头上遏制非法交易。今年以来,北海公安共破获涉野生鸟类刑事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救助放生野生鸟类120余只。
“这片红树林是候鸟越冬的重要栖息地,我们联合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巡逻,一旦发现猎捕行为立即处置。”近日,北海市公安局银滩东区派出所所长毛谦与文旅、环保等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在红树林滩涂边巡查。
保护野生鸟类不是孤军奋战。北海公安积极构建“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与林业、市场监管、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通报涉鸟案件线索,每季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在迁徙季来临前,各部门协同对全市湿地、山林、水库等鸟类集中分布区进行拉网式排查,清除猎套、毒饵等隐患。
为破解跨区域保护难题,北海公安还与周边城市公安机关建立警务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数据交换共享,不断强化在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警务协作取得最大成效,形成保护合力。今年以来,北海市共开展联合执法5次,查处非法猎捕点2处,有效保障了候鸟迁徙安全。
北海公安依托“一村一警务助理”机制,在乡村、社区发展200余名护鸟志愿者,组建候鸟护卫队,鼓励群众举报涉鸟违法线索,营造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这是白鹇,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家看到有人捕猎要及时报警。”近日,在银海区银滩镇的集市上,民警正通过展板向群众讲解野生鸟类识别知识。
为增强群众保护意识,北海公安将宣传教育作为保护野生鸟类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阵地。在每年“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期间,北海市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学校、社区、市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手册、展示标本、播放宣传片等方式,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知识。针对沿海渔民、餐馆经营者等重点群体,民警上门开展一对一普法,讲解非法猎捕、食用野生鸟类的法律后果。今年以来,北海市公安局共举办专题讲座7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此外,北海公安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护鸟等短视频,用真实案例讲述保护故事;制作《北海鸟类图鉴》《北海鸟类知多少》等,通过图文、动画等形式介绍本地常见鸟类及保护措施,在市民中广泛传播。